小班吃元宵语言教案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很多地方还有小朋友在家里吃汤圆的习俗。为了让小班的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文化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达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历史及习俗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吃汤圆的过程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元宵
2.制作汤圆的材料(糯米粉、水、馅料等)
3.小小汤匙、小碟子、热水壶等道具
4.相关图片、音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元宵和汤圆的图片,引导学生看看这是什么,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节日?通过问答、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逐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及习俗,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班吃元宵。
2.制作汤圆
教师可以先将糯米粉和水(1:0.7的比例)搅拌均匀,揉成面团,然后将面团搓成小球状,压扁,加入馅料后,包好汤圆,再投入开水中煮熟,然后放入小碟子中备用。
3.吃汤圆
在汤圆煮好后,老师可以事先将糖和水混合煮开,再淋在汤圆上,让孩子在边吃汤圆,边模仿老师的语言模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吃汤圆的过程。同时,老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说诗,例如“汤圆圆圆,甜甜蜜蜜,吃一口幸福,吃两口温馨,吃三口团圆,吃四口幸福门”。通过这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口语水平。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小班的学生们了解了中国元宵节的历史及习俗,学会了简单的语言表达,同时增进了团体的感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情境化教学,可以让小班的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游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