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编写史记的句子
“报任安书”是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向好友报告自己写作史记的情况而写的一封信。这封书信以热情洋溢、语言简洁明了、文字流畅而出名。
时代背景
司马迁生于西汉初年,这个时期的中国非常重视史学。从东周开始,便开始有“史官”一职,负责纪录天子的各种活动和国家大事。史官编写的史书,是历代政治家和文学家研究历史、追溯祖先和传承文化重要的资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逡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故司马迁自小接受史学知识,熟知历史,对编纂一部巨著充满热情。
写作意图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文章者,固有宿望,抑亦有所志。”(意为:写作者,常有一腔热血、追求成就;我也有此志向。)表达了自己编写史记的远大抱负。他还在信中阐述了自己编撰史记的思想方法和立场:“臣尝独立,以为南华之竹算短、扁鹊之木可以为长,今之所存者,何足道也!”(意为:我曾独自思考,认为南方的竹简记载的历史不够全面,而扁鹊的木简更为全面,但现在能够传世至今的历史资料那都是不够完整的。)以此说明了自己写作时的立足点和方法论。
文学价值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文学典范。《史记》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史书,更是一部文学精品。司马迁为了构思该书,先后游历中国几百座城市,前后整整28年,克服重重困难,编撰而成。该书的文学价值,在于它具有诗意的艺术魅力。断章取义、文字生动、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表达准确,是文学与史学交相辉映的奇妙融合。
历久弥香
《史记》的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0多年中,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认为该书的价值非凡。明朝的史学家傅山曾高度评价它说:“司马迁之《史记》卓然别置,承前启后,见古来未有。”当今的人们,对史记的价值也并非只在于它一部汇集古代历史的瑰宝,更在于它的文学价值亦超越于史学的范畴。对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爱好者,阅读《史记》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领略古代史学的辉煌,更能够感受到文学的艺术之美。
总之,“报任安书”是一篇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史学与文学的热爱与执着的信件。而司马迁《史记》则是古代中国史学与文学的巅峰之作,成为后世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