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明古诗清明

zydadmin  19

古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即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或初四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诗《清明》中,作者杜牧描绘了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的苦涩心情。春雨朦胧,道路湿滑,行人独自走在路上,似乎在追寻失去的亲人和过去的美好。

墓前拜祭烈士精神永存

惟见长江天际流,交叉官道复星州。荒台碣断麦秋后,酒旗风簇蓟门头。魂断衡阳贾客井,泪到浔阳江渚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代文人张籍《滕王阁序》中的一段,描写了南北朝时期的风云悲壮。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墓前拜祭,这项活动不仅是缅怀逝去的亲人,更让人们铭记先烈为国捐躯的精神,永远铭刻在心中。就像张籍在文章中表达的那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历史的荣光已经成为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柳絮飞舞,伤感离别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清明时节,正是春天的季节,万物复苏。江南水乡的柳树最有代表性,清明时节柳絮飘满了整条江河。这是一种美好的景象,但也常常引发人们的伤感。许多人在清明节这天,远离家乡,面对离别之苦。元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晚春》中即写道:“惨淡江花渐老,晴砧暗伴愁娥。”

清明时节,关爱绿色环境

鬼火一般的奔腾,只有在夜晚才看得见。它一马当先地向前奔跑,后面随着更多游魂叫喊而来。最后,它们在墓地中消失,等待明天再去回忆寻找生前的种种。然而,为什么要浪费大量的纸张和塑料来包裹和装饰祭品呢?

环保意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清明节,人们除了缅怀逝去的亲人和祖先,还应当意识到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以绿色环保的方式完成墓前祭拜活动,减少浪费资源的行为,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总之,清明节是一个缅怀过去,展望未来,自省自问的节日。希望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不仅可以怀念逝去的人们,更要铭记历史,关注现在,迎接未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124136.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