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悦性之美 源自于传统诗经
怡,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舒畅的情绪体验。在古代的诗经中,怡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眼。它经常用来形容生活的美好和人们的愉悦心情。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带有怡字的诗经,让我们一起感受古人所崇尚的怡情悦性之美。
怡兮堂之高,以观眾之茂。
观象于天文,见兆如出。
则礼以告之,曰:“大吉小吉,吉将自倍。”
甫异三事,弗谒予伪。
这是《周颂·清庙》中的一段。堂高是说堂的屋顶高,可以俯瞰四方。这里是在说礼仪祭祀,祭祀中出现了好的兆头,预示着好运即将来临。古代人注重礼仪之道,尊重自然,心怡神宁。
“怡兮堂之高”这句话中的“怡”字,是对生活美好的写照。古代人所崇拜的不止是物质享受,更是一种清高的生活境界。拥有怡情悦性的心境,方能享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怡言自然正,適口以得。
厥口东西,適口则否。
这是《诗经·小雅·国风·伐罪》中的一段。怡言自然正,意思是说说话要自然、正派,要考虑到别人的接受和反应。说话之前,要仔细斟酌,以保证言谈合适。这样才能避免因口舌之争而引发的矛盾和不快。
“怡言自然正”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利用好自己的言辞,不要过度夸张、太过刻薄,才能避免因言语带来的误解和争论。怡情悦性的生活方式,也需要一颗谨言慎行的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是《诗经·小雅·商颂·緩歌》中的一段。诗中描述了两位朋友同甘共苦、共同进退的情景。岂曰无衣,是说即使没有衣服,也要和朋友共享一件衣服。与子同裳,则是说即使裙履不整,也要和朋友穿同样的衣服。
这句话中的“怡”字,则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患难与共。怡情悦性,不单是一种内心的愉悦和舒畅,更是一种和谐与宽容的生活态度。
怡情悦性,是源自传统诗经的美德和价值观念。虽然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怡情悦性的理念始终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只要我们拥有怡情悦性的心态,就能够诠释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美学,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