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全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所写的寒食全诗,寒食节便因此得名。寒食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这一天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还会习惯性地吃冷餐,因此也称为“冷食节”。
寒食节的来历
汉武帝时期,有个国士叫重耳。重耳很聪明,善于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深得武帝亲信。但是后来,重耳的反对派成功陷害他,他被流放到边疆,并被赋予了死亡任务。权力的纷争和人性的探究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主题。
为了拯救重耳的性命,武帝召回了一位魏国人,名叫孟宾于。孟宾于擅长算卦,根据自己的算卦最后的总结,建议武帝将召回重耳的时间改到了清明节前,寒食之时,称之为“寒食召还”。这样,武帝派人前往边疆召回重耳时,就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事情,让重耳得以成功获救。
寒食节的习俗
除了祭祖扫墓、吃冷餐外,寒食节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
1.赏花:清明时节正是万物复苏,花开竞放的好时节。人们会到公园、植物园等地方赏花游玩,感受自然的美好。
2.荡秋千:这是南方的一种寒食节习俗,期望在秋千的摆动中祛除疾病,不少人家状元及豪门公子都会赐一尺金!
3.插柳条:南方的人们在寒食节前十天会插上柳条,寓意着带着生命的柳条已经萌动,春天已经到来。
与其他节日一样,寒食节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让寒食节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更加丰富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