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在某个场合中听到过这个词,或者经常被人称作话痨,但你是否清楚这个词的真实含义呢?
话痨是一个比较常用的俚语,主要指那些说话太多、太频繁、过于啰嗦的人。这类人通常会在不同的场合/环境,经常地说些没有实际内容的东西,或者在说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反复强调讲解。
话痨们是一种比较鲜明的性格类型,他们经常喜欢通过言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习惯于通过不断地说话来展现自己。而对于某些说话量比较大的人而言,这种表达方式更像是一种内心中的保护机制。
有的人天生就善于沟通,花哨的语言和丰富的经验让他们时刻处于嗑话的状态,这些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往往能在交流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而另外一些人,他们在说话时非常紧张,因为他们担心被人误解、担心自己说错话,于是就不断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虽然话痨暂时不会对大家的生活带来太多负面影响,但长期看下去却也不是什么好事。话痨喜欢在讲述故事前后加上过多的修饰和注解,这会让听众无法快速获取消息,效率也会降低。如果话痨周围人的耐心也跟不上,他/她的交流对象习惯于不听对方说话而等待着自己的机会讲话,这会导致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掉,无法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态度,甚至使得没耐心听完信息的人失去交流的机会。
对于话痨本人而言,口水肯定不是无限的,很多时候过于频繁的说话会将嗓子弄坏,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小的危害。
当你身边出现了一个说话量很大的人时,该如何应对呢?听着、微笑着,然后点头一直嗯嗯的配合?若单纯采用这种不发表任何观点的被动应对,又会使对方误认为你在认真地听他/她说话,这却是很不好的。
在可控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制止话痨的行为,坚定而非咄咄逼人的表达你的看法:“我觉得你讲了很多内容,但现在我有其他的具体问题,想了解一下它们。”这样,在不扰动他们表达的前提下,你也能迈出沟通的第一步。
话痨这个词汇或许貌似贬义,但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如果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周围的这类人,并通过合理、有序的交流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影响程度,更能够顺畅的进行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