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蓟县八仙山实习报告(2)

zydadmin  17

八仙山地区由于受地形、岩性、气候、地貌、植被、成土母质以及人为等诸多因影响,土壤类型较多,并呈规律性变化。八仙山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700~90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委山地棕壤,属于华北暖温带一种地带性土壤类型;山前平原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

(三)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700以上的的山头主要分布山地棕壤,岩基不饱和,呈微酸性,但土层薄。坡陡,侵蚀比较严重,适宜发展林业。中山、低山、丘陵及洪积扇的中部上部普遍分布着褐土,包括粗骨性褐土、淋溶褐土、石灰性褐土、潮褐土等类型,土层较薄,土壤侵蚀严重,含有砾石,有机含量不高,土壤呈中性,植物为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前平原地区主要分布着潮土,土壤呈中性获微碱性,地下潜水位教浅,适宜发展农业。

(四)土壤利用改良问题及建议

土壤生态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希望从实际出发提出改良方案,从一定程度上加强土壤利用率,促进林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按照八仙山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搞好土地利用规划;

2.搞好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工作,严禁毁林开荒、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

3.发展可持续农业:搞好合理轮作、套种,提高土壤肥力;集约经营,合理施肥,提高果树单产。

四、结束语

实习结束了,我联想到地理学一直探讨的终极问题,人地关系。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出发点,是侧重于人?还是侧重于地?或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抑或强调自然对人类的控制?如今是21世纪,人们强调的是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才能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八仙山自然保护区恰恰做到这点,其协调好农业、旅游以及生态的关系,有条不紊,正朝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前进。

从个人发展角度出发,本次实习不仅让我们进一步巩固自然地理中地质地貌、植物、土壤等方面的知识原理,基本掌握野外植物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更培养了我们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是静态,行路是动态,书中知识有限,外面世界无限,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只有实践,才能融会贯通,学院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实习虽然结束了,在实习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却长存在记忆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19620.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