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论语摘抄段落匹配收集66条

zydadmin  49

摘自《论语》匹配收集66段

1.老人平安,朋友信,年轻人怀。

【赞赏】希望老人能安定,朋友能信任自己,年轻人能怀念自己。

2.不义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鉴赏】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在我看来就像浮云。

3.身为人,他生气,忘食,喜忘忧,不知道自己的晚年会降临到云儿身上。

【欣赏】他(孔子)是一个拼命工作,连吃饭都忘了的人。他太高兴了,忘记了所有的烦恼,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变老。

4.人家不相信,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欣赏】一个人根本不可能食言。

5.君子比喻义,小人比喻利。

【赏析】君子懂大义,小人只知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不和。

【欣赏】君子讲究协调,保持自己的主见,小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就不讲究协调。

7.君子不如一周,小人不如一周。

【赏析】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病人不知。

【欣赏】君子只担心自己没能力,而不是别人不欣赏他。

9.不患人之无知,则不识人。

【欣赏】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欣赏】君子心平气和,小人常烦恼悲伤。

1.10岁的我很冷,然后我知道松柏会枯萎。

【赏析】现在是最冷的冬天,所以我们知道松柏树叶是最后枯萎的。

12.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鉴赏】知之者不如爱之者;爱它的人不如乐它的人。

13.知道自己知道的就是知道自己知道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就是知道。

【鉴赏】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这就是智慧!

14.不说说时不时的学习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不是一个完全有道德的人吗?尽管人们可能不注意他,他也不会感到不安。

【欣赏】按时学习不是也很快乐吗?观点相同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幸福吗?不被别人理解而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1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赏析】复习所学,可以获得新的经验,成为一名教师。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考而不学习是危险的。

【鉴赏】只读书不思考,会感到迷茫,一无所获;只是空思考而不努力学习,会让你精神疲惫,一无所获。

17.敏感好学,不耻下问,叫“文”。

【欣赏】孔聪聪明勤奋,不把眼光放在地位比自己低、见识比自己少的人身上。

18.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改其不善者。

【欣赏】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人能向我学习:我选择那些有一些优点的人,学习,看到那些缺点,改正。

19.烂熟于心,学而不厌,教而不厌,我怎么了?

【欣赏】把知识记在心里,学习时不会有满足感;教人的时候,不觉得累。这三个方面我都做了什么?

20、别生气,别生气,别生气。一个角不被三个角反制,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欣赏】教学生不要开导他们,直到他们想明白了;在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之前,不要去启发他。教他一件事,但他无法从中推断出其他三件事,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21.我从人开始,听其言,信其行;今天,我是一个人,听其言,观其行。

【欣赏】一开始听到他的话后,我相信了别人的行为。现在,我听别人的话,然后看他们的行动(是否和他说的一致)。

22、质胜文野,质胜史。温柔,然后是绅士。

【鉴赏】简单若胜于装饰就会显得粗鲁,装饰若胜于简单就会显得虚荣。简约和装饰的比例合适,才能成为绅士。

23、其身正,不可使之;他的身体不是直立的,虽然他不服从。

【鉴赏】如果你是对的,即使你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做。如果你错了,即使你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24.学者必忠,任重道远。你不认为这是你的职责吗?死的太远了吧?

【赏析】一个读书人(知识分子)不能不胸怀大志,志在必得,因为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如果(如果)以(实现和实行)仁为己任,不也(算)是一个很大的责任吗?如果(直到)你死了,然后停下来,不是很远吗?

25、朝闻道,晚上死了很尴尬。

【赏析】早上学道,晚上愿死。

26.儿子在川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要熬通宵。”

【欣赏】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时光如这流水!不要一天到晚呆着。”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赏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欣赏】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29.见贤思齐,见贤自省。

【欣赏】看到有德之人,要向他看齐,看到无德之人,要反思自己的不足。

30.德不孤,必有邻。

【欣赏】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会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伴。

31.三军可夺冠,匹夫不可夺志。

【赏析】一个军队统帅可以被带走,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是带不走的。

32.言必信,行必有果。

【鉴赏】说了就要说到做到;一旦确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就要坚决大胆地去做。

33.没有远见的人一定有近忧。

【鉴赏】没有长远考虑,人必然有眼前之忧。

34.仁者,已欲立,已欲达人。

【欣赏】至于善良,你得自己站起来,帮助别人一起站起来;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别人一起过得好。

35、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欣赏】已经过去的不可挽回,即将到来的可以补救。

36.君子之逝,犹如日月之食。还有,大家都看到了;更让人佩服。

【赏析】君子之错,如日月之蚀:有了错误,人人可见;大家批改的时候都是抬头的。

于丹老师教授《论语》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在我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远的古代圣人。《论语》就像一座高不可攀的金山,只能仰望,不能触摸。于丹老师似乎是加工美味快餐的专家。他能以经验的方式解读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论语》。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物加工成了老少皆宜的大众化高级营养品。他带着我们超越了时间空,把一个两千年前的圣人带到了大家的眼前,与现在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姿态,朴实平和,平易近人,始终传递着一种简单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内心。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颜色”。

第一次看到“国民幸福指数”这个名词,只是物质幸福的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也解决不了心灵的问题。“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你包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了一片汪洋空。”对我来说,大的在工作,小的在家里,同志之间,夫妻之间,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压在胸口。“心念无穷,许多事自然渺小。”说服自己,想开一些,何必管那么多?

面对生活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不要纠结于其中,一遍遍的追问,只会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你也将错过群星。

在《论语》中,于丹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有一尊花岗岩雕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朝拜。通向这尊佛像的台阶也是用与它来自同一座山的花岗岩制成的。台阶不服气,抗议佛像:我们是兄弟,人家凭什么拿我们来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佛祖淡淡的说,因为你只拿了四刀就走到今天的岗位,我拿了几千刀才成佛。

看完之后,我眼睛一亮。我们过去喜欢和别人比较。为什么你我同心协力,你今天如此辉煌?我们常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收获做比较,而忽略了别人的付出、贡献、责任和压力。得到别人付出的东西,和四刀相比,差别有多大。与此相比,我的内心平和多了,怨恨自然也少了。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幸福,知足常乐!

《论语》是小学学的。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对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见解。这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理解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仔细看过这部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美誉的巨著。今年寒假,郑校特地选了这本书给所有老师学习,让我更接近孔子的思想。仔细阅读《论语》,它不时地启发我思考,并使我感到一点点在生成。

孔子非常重视孝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地方讲孝道,“父母在此,不远行”,“父在此,观其志;父亲,注意他的行动;三年不改父道,可谓孝顺”,“父母之年,必知其一,喜其二,畏其三”,“今日之孝,谓之能养。至于狗和马,都可以养;不敬,你为什么不”...

子曰:“必知父母之年。一个高兴,一个害怕。"

中国有句老话“父孝子”,为什么在《论语》中,只有关于孝道的论述,而没有关于父爱、母爱的论述?为什么孔子只提孝而不提父恩?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提。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爱更深,但他们很少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

《论语》没有讲父母之爱,这很正常,因为真的没必要讲。需要的是孝心的提醒。为什么?因为“自古痴情父母多。谁见过孝顺自己子子孙孙的?”以孔子说的“父母之年,必知”为例。这似乎是浪费语言。孩子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但是,如果你走在街上,问任何人你的孩子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23534.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