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犁田机-也说犁田散文

zydadmin  42

耕田机|也谈耕田散文

7月2日,韩石先生在《宁波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耕田》的文章。受其启发,我也想说两句关于耕田的话。也许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耕作方法。根据我十几年耕作生涯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在宁波东乡的耕作和耙作业与本文所描述的大不相同。

先说耕地。我们应该耕种水田和旱地。草籽种下后的第一次叫翻耕,把草籽盖在土下,浇上水使其腐烂,然后耙田,达到基本平整;过几天又要翻耕,这叫翻耕水田。为了使丘陵地得到均匀灌溉,以利于幼苗的均衡生长,土壤的高度不应有差异。耕完水田,先把高度抬高。有时要把旱地的土一块一块挑到地势较低的地方,然后在插秧前进行粗耙和细耙。那时候农民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科技知识,也没有非常有效的化肥农药。为了增加产量,他们不得不依靠精耕细作。三犁六耙是立身之本,农民绝不会马虎。

至于耕地和耙田,哪个劳动的技术含量更高?

我和韩石先生意见相反。(声明一下,我完全没有贬低他父亲的意思。我说的只是我们当地的情况。耕作和耙田都是由人们指挥牛群依靠两种不同的工具来完成的:犁和耙。俗话说,老马认路,老牛也熟轭路。(如果是新牛帮里的轭,一般都是放羊娃拉着干活。)所以控制一头牛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用这两个工具。犁与牛肩上的轭形成一个延伸的V形,犁铧所在的V形底部正好在力的中心。所以要根据牛的大小和身高来调整牛绳的长度,这是犁把的必备技术。犁地时,把握好犁的角度是耕地深浅的关键:角度大了,翻的土就深了,但太大了,犁铧就会深深地插入土层,难以启动,犁就有可能断裂。反之,角度小一点,翻的土会浅一点,但太小,犁头就会跳出土层,变成牛拉空犁。所以犁把一定要根据土壤掌握好犁地的角度。犁铧在移动时,要保持牛匀速移动,而手中的犁铧必须略稳但不晃动,以保持犁铧的绝对水平。这对于老把手来说当然不在话下,中间总能夹起几条泥鳅和黄鳝。但是,如果你是新手,你一定没有后顾之忧!

再说耙田。耙是由耙座、耙头和耙钉组成的长方形。牛拉着它往前走,会靠耙钉的重量和站在上面的人把大块的土砸碎。因为落地面积大,只要不惹怒牛,人一般不会从上面掉下来,更不可能伤筋动骨。一把好的耙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凹凸不平的水田耙平。所以生产组长分配工作的时候,总是让刚从放羊娃那里抽上来的大一点的孩子去耙田(因为他们体重轻一点,可以让牛少花点力气)。他们做粗耙,最后的细耙会让体力和经验都差的老农来做(因为在农忙季节耙田是比较轻松的农活):遇到高处,就会来一匹“前蹬后脚松”的大马。

半路出家,帮过几次犁,耕地不是歪了就是七高八低,累得喘不过气来。耙田得心应手,除了转身的时候,很难拉耙。站在耙上感觉不太好!遇到邱天的时候哼个小曲甚至大声唱个十几分钟真的很有意思。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种地比耙地容易多了!

啰嗦了一句,我只想和韩石先生讨论一下,并请农民伯伯们多多指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24118.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