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原)?岳麓书院对联集锦

zydadmin  40

展开全文

岳麓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长沙城湘江西岸岳麓山麓,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于湘江,河东称“朱张渡”,河西称“牌楼口”(古有牌楼),沿路西行而有“自卑亭”,再行有“赫曦台”,然后抵“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基础上,官府筹资兴建,创立岳麓书院。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学脉沿袭。1897年元月,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领衔呈报、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创办时务学堂;1899年2月改为求实书院。1902年,湖南巡抚俞廉三改建求实书院为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与岳麓书院合并,组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倚书院基址扩建而至今。

1952-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被撤销,成立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学院以国立师范学院为基础,包含原湖南大学文教学院的中国语文系、教育系,社会科学院的历史系,自然科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生物系,以及师范部的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修科;同时,南昌大学文法学院教育系和师范部、河南平原师范学院生物系和清华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平原师范学院部分学生也并入湖南师范学院,原湖南大学的历史档案全部交湖南师范学院保管,岳麓书院由湖南师范学院代管。

1959年,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恢复为湖南大学,增设文、理科,设十二个系,重新确定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发展模式。岳麓书院划归给湖南大学。2000年前后院校大合并,有议,湖师与湖大合并,湖师未允。——合并迟早而已。

【附】国立师范学院,1938年夏由国民政府立项,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廖世承为主任,与民国教育部、宣传部及湖南教育厅官员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授汪德耀组成筹备委员会,在湖南蓝田县(1952年改为涟源县,今涟源市第一中学校址)。1944年迁至溆浦县(今溆浦县),1946年迁至南岳大庙(今衡阳市南岳区),设有附属中学(1950年与省立十二中合并为衡山中学,今衡东县第一中学)。国立师范学院是钱锺书《围城》三闾大学的原型。1949年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调整,另为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

1.书院大门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大门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正德四年。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院长袁名曜,贡生张中阶张中阶撰联。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2.大门侧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马积高撰联,曾晓浒书写。马积高(1925-2001)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2015)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3.二门联。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原为礼殿,明代嘉靖元年扩建文庙,始建二门。“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1984年复制,集何绍基字而成。清末程颂万撰联。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上联出自《尚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圣人君子。”

4.二门过厅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27年。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邹鲁:孟子、孔子出生地。礼门义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三门(讲堂)正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实事求是”匾,民国宾步程撰写。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上联出自《论语·卫灵公》,下联出自韩愈《进学解》。

6.讲堂侧正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清代岳麓书院山长旷敏本撰联。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原联毁于抗战时期,现联为颜家龙补书。

7.讲堂侧联(湘水校经堂)。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讲堂北侧通往湘水校经堂的对联,清代左宗棠撰写。左宗堂曾读书于湘水校经堂。九流:语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法海:佛教语。《维摩经·佛国品》:“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

8.讲堂联(冯友兰)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冯友兰撰书。冯友兰(l895-1990)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5月撰书此联题于讲堂。

9.讲堂联(张岱年)

岳麓书院传千载;书院育材有良规。

张岱年撰书。张岱年(l909-2004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1982年1l月全国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应邀撰书。

10.讲堂联(陈荣捷)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

陈荣捷撰书。陈荣捷,美籍华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汉学家。1983年8月来岳麓书院参观时撰书。

11.讲堂联(周叔弢)

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

周叔弢撰书。周叔韬(1891-1984),安徽人,曾任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1982年5月应请撰书。

12.教学斋联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教学斋:讲堂前庭右侧,宋代朱洞始建时“斋序”之一。与“半学斋”同为诸生作习、住宿之区。经历代多次灾毁重修,屡有变化更名。“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清同治七年(1868)大修扩建,曾有正谊斋三十间,明道斋三十间。1903年书院改学堂时,改为“新式”教学用房,易名学斋,后名教学斋。1985年重建。

13.半学斋联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半学斋”匾,1986年10月由岳阳校友会赠。弦歌:语出《论语》:“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半学斋:讲堂前庭左侧,宋代创建“斋序”之一,历代屡有改建更名。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建,同治七年(1868)大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建成现格局,易名半学斋。1916一1919年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曾多次寓居于此。1985年重修。

14.时务轩联。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梁启超撰联。上联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联语出《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15.屈子祠联。

植体洁芳,三代以还存直道;盟心忠爱,六经而后发奇文。

对联由沈鹏手书。

16.题大成门联。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17.大成殿联。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18.题文庙两庑联。

异境名山,圣道尊崇有地;春风化雨,英才造就无疆。

19.赫曦台联。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赫曦台,朱熹讲学台,位于岳麓书院前坪。

清代左辅题。左辅(1751-1833),上联语出朱熹注《中庸》:“生而安行者,知也;学而利行者,仁也;困而勉行者,勇也。”下联语出《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材地方两之。”

20.题赫曦台。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商鸿逵(1907-1983)题赫曦台

21.江岸牌楼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横批:千年学府。

江岸牌楼联,过江古称“朱张渡”。1986年新建。当代虞愚题外门。虞愚(1909-1989)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11月衡阳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应邀而撰。“千年学府”匾,1010周年院庆由长沙校友会集欧阳询手迹而成。

22.百泉轩联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清代左宗棠题岳麓书院百泉轩,湖南石鼓书院亦有此联。九流:语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

【附录】

1.爱晚亭联。

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爱晚亭”匾,毛泽东主席应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而书。对联为宣统三年岳麓书院学监程颂万改写,原联为罗典山长所撰:忽讶艳红输,五百夭桃新种得;好将丛翠点,一双驯鹤待笼来。

2.王闿运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此联非岳麓书院联。清代学者王闿运所撰。王闿运(1833-1916),湘潭人,曾讲学于湖南长沙城南书院,曾为曾国藩幕僚。据传,王闿运游学江浙,当地官员为难其貌不扬,而问其学派渊源,答之此联。

岳麓书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25586.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