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原)从古人医药铺前的对联与今天药店的宣传语的不同上来看,可以想象一下,世风日下到底到什么程度了?

zydadmin  39

展开全文

天苍子医学院毕业后,进了一家私人医院工作,发现这里的医生见到患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先生(女士),您对自己的健康预算是多少?”要是患者回答1000元,那医生就开998元处方药,剩下2元好留给患者回家搭乘公交车。

再看到看诊室内,医生都是看人下药,接待时也多是带着有色眼镜,甚至还嫌弃病人......他觉得这些完全违背了“医者父母心”的初衷,第一时间即辞去了这份工作。

想起小时候背过的《医人》:“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再联想起自己当初反复铭记的《大医精诚》片段——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教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悽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贼。……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悽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他欲哭无泪,他觉得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人心的真的坏了,身体坏了犹可诊,人心坏了, 才是真的可怕。

再深入这个圈子,他更是发现,如今的多数医生跟老师一样,竟多是在其他行业没有混好,到最后不得已想找个稳定的饭碗才进来的,两大人世间最圣洁的行业就这样被亵渎了,何其可悲!

明朝裴一中先生《言医序》里就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医生本更应是以德为根,日新不执的,但现在很多医生为了博取流量,自降其格,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能,这样行吗?

“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我是人非,与境角立,一灵空窍,动为所塞,虽日亲近人,终不获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 祝医五则》)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

如今庸医比以往更多,尽管很多人有了硕士博士头衔,却依然治不好病,为什么会这样呢?核心原因都是他们把自己的初心丢了,没有以仁存心,——德不进,慧不能生,那才怎么能有大成呢?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中就说:“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

看到路边药店四面高挂着“会员打折日,有买就有送”等一类的广告,再想起古人药铺前的对联,他更是心冷半截,当代行医人以利为第一,古人呢,——

上联:道遵思邈心存济世。下联:德昭仲景志在医人。上联:宁可塌上药生虫。下联:但愿世间庶寡疾。上联:但愿人常健。下联:何妨我独贫。上联:何必我千秋不老。下联:但求人百病莫生。上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下联:宁可架上药生尘。

......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25602.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