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用极简语言说清楚什么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联?

zydadmin  31

对联起源于桃符,追溯到五代,详细大家可以参考前面文章“你所不了解的对联起源?中国最早一幅对联是谁写的?”

简单说对联是什么?

对联就是对句子,联语。咱们用对句子的方法来交流。上句为出句,也就是上联。下句为对句,也就是下联。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2.词性要相照,3.句式相同,4.结构上要相应,5.平仄要相对 6.意义上要相连。

字数一样最好理解。因为字数不同,对联分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字联,等等,还有长句联,整个文章都是对联形式。

词性要相照,一般来说就是名字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等,偶尔也能看到古人对联中也有词性不能一致,但是意境好。或者说古代词性可能与现在有变化。也有可能是古诗,不能作为严格意义的对联。

句式相同要求句子模式组织一样,形式上上联运用了对比、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下联就应该也要运用同样的手法相对。

结构上要相应要求简单说,就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字句间相互关系。上下联要相呼应。

平仄要相对,这点是对联中最难也是争议最多的一点。平仄说白了就是字词的阴阳性要相配,基本原则是仄起平收。譬如“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想衣裳花想容。” 黛就是上联尾字仄起,下联容字平收,这一样读起来抑扬顿挫,是不是更有音律的美感?

中国字读音是有音律节奏感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变化,故统称为仄声。古代语言和现在的语言读音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还有各地方言对平仄的理解也有差别。现代汉语一般情况下,第一,二声多为平,三,四声多为仄。古代入声字已经消失了,但是这不是绝对说法,譬如漂泊,漂是平,泊在古语是仄,还有多音字也要注意,这就要去查古汉语词典。古人根据平仄韵律规律来作诗词是有道理的,虽然学起来确实要费一番功夫。但按照韵律来做作对联,读起来就有郎朗上口音律之美。

一般平要对仄,仄要对平,对联平仄口诀:“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譬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句的平仄是“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句的平仄是“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最忌讳孤平,孤仄,这就相当于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读起来就失去了音律美感。要想完全精通古音律最好是学习和查阅古代汉语字典,这样需要花一番功夫专业去学习和研究。

意义相连要求上下句意义上至少要相关。一点不相关,读起来就没有趣味,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对牛弹琴的感觉。这个交流就有点话不投机了,双方都没领悟到对方的趣味。

也有例外:譬如无情联 意思往往沾不上边,读起来却别有一番趣味。

有名无情对,郭沫若对店家“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一点沾不上边,但是对仗工整,一个酒名一个菜名,这样品得出其中味道自然觉得乐趣无穷。

还有“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风马牛不相关,但是读起来确实很有趣,本质意义还是指两两争斗。无情对是看似无情却有情,看起来两个毫不相关,也不是一点点瓜葛没有,还是有某种意思,或者趣味上的关联。这样才会读起来顺畅,品起来有味道。

每天努力学一点点对联知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日积月累,自然也就能作出好对联,品出诗词,对联的趣味来。

根据平仄关系,也出一幅上联:花开石上树 平平平仄仄,

下联:云飘水中天 平平仄平平

举报/反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26285.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