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永结同心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对联格式科普教学

zydadmin  51

楹联的格式是指对联构成的特殊方法。楹联也像谜语一样,其组合构成有一定的格式。为了所创作的对联有更为特别的效果,更能表达创作者的意思,创作者会采取一些别于一般对联的手段和方法。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带来修辞格的内容。

修辞格

修辞是汉语中为了表达意思的需要而采取的修饰语言文字、增加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表达更为准确、生动且鲜明有力的各种方法。一般来讲,汉语修辞包括对偶、排比、比喻、拟人、夸张、顶针、设问、双关等等。对联作为汉语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其创作过程中几乎采取了所有的汉语修辞手法,极尽语言文字技巧之能事。我们将对联的种种修辞方法统称为修辞格。

1.对偶格

构成对联最基础的修辞格式就是对偶辞格。对联必须句式对偶。对联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积极修辞”中对偶辞格发展到极端的产物。对偶辞格是汉语和汉字特有的一种辞格,它是把通常为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似的字、词、词组、句子并列,用来表现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从内涵上说,它要求对偶的句子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无情对除外);从形式上说,它要求对偶的句子在组成结构上、组成形式上、用字用词上必须对称对等;从声律上说,它要求对偶的句子平仄相对、音律和谐。这就是说,上下联不能构成上述内涵、形式、音节三方面的严格对偶的,就不能算是对联,至少不能算是好对联或成功对联。

比如:“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成都武侯祠联)上联指诸葛亮写了前后《出师表》用来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下联之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可以名扬千秋。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字词上,都是极其对仗的对偶句(但此联在平仄上有些问题)。可以这么说,所有对联都是对偶的,所以在此不多举例。

2.排比格

排比是汉语中用一连串(至少是三个以上)的内容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强调,或一层层深入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修辞格用在对联中,当然不能再上下联之间使用,因为上下联只有两句构不成排比;而是用在长联或由分句组成的对联中,即如果上联由排比句组成,下联也应当对以排比句。

比如:著名道教对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下两种都是使用了排比句式。

再如:“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三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是一副有名的长联,也大量使用了排比修辞格。

再如郑板桥六十自寿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也属排比之类。

3.比喻格

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事物或意思,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包括明喻、暗喻、隐喻、借喻等名目。对联中写人或状物等也经常使用比喻发来修辞,称为比喻格。比喻格与用典中的某些词语典故不同,词语典故是出自某一书籍或某个故事或古人如此用过被后世尊为典故;而比喻则是没有这种历史的勾连,只是将有某些内在类似性质的事物作比,是一种积极修辞方法。

比如:

“长天欢翔比翼鸟;大地喜结连理枝。”这是人们在婚庆时经常使用的婚联。联中“比翼鸟”、“连理枝”等借喻喜结连理的新人,祝福他们百年和好,永结同心。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是人们在祝寿时经常使用的寿联。连中用“东海长流水”、“南山不老松”来比喻寿星老人福寿绵长、松鹤遐龄。

在寿联中比喻格也使用得比较频繁,比如:“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相传这是目前所见较早的一副寿联,载于北宋孙奕《履斋示儿篇》中,某夫人三月十四生日,故有人作此联贺之。联语立意精巧,笔致含蓄,比喻得法,诗味犹浓,韵味无穷。

再如:“汉柏秦松精神;商彝夏鼎气概。”“兴家好似针挑土,败业犹如水推舟。”等等,都是较好的比喻格对联。

4.拟人格

拟人就是把没有生命的事物按有生命对待、把人之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对待,以便使得要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的修辞方法。相反,把有生命的事物按无生命事物对待、把人当作人之外的事物对待的修辞方法,叫拟物。对联中也时拟人修辞方法,成为拟人格。

比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就是把“绿水”、“青山”这些自然界事物当作人看待,也可以“皱面”,也可以“白头”,正是因为用了拟人手法,使得对联生动形象,并极富于诗意,耐人寻味。

再如:“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爆竹传笑语;腊梅吐幽香。”“风移兰气入;春逐鸟声来。”“绿柳舒眉欢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燕翻玉剪穿红雨;莺掷金梭破绿烟。”“鸟识新机随日至;燕寻旧主带春来。”等等,都是拟人对联。(图十二)

(王文治书联)

5.夸张格

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或加深印象或强调语言的分量,使用一些夸大的字词来表达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就是夸张。夸张不是故意夸大其词,或不尊重事实,而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使用夸张修辞,称为夸张格。

比如:

“聚来千亩雪;纺出万机云。”为纺织店楹联,虽属夸张,但颇切题。

“吸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千年老树当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均是典型的夸张格写景对联。

再如:“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名士,皆从之游。”这是渔洋山人王士祯的弟子殷誉庆赠他的一幅对联。王是清代康熙年间大诗人、文坛领袖,官居刑部尚书,又屡任科举主考,门生故吏极多。所以此联虽然内容善颂善祷,有些夸张,但按王氏当时地位和声誉,还是当得起的。

6.设问格

设问也是积极修辞手法的一种,就是通过设置问句的方法,来表达或强调一般陈述句不宜表达或表达不了的一种意思。设问的修辞手法包括疑问、反问等,在对联中也经常见到。这种方法称之为设问格。

比如: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这是一副著名的寺庙楹联,就是用了设问格修辞。上联用反问,下联作回答。联句作者以其大无畏的无神论勇气,讽刺了那些善男信女前往寺庙求神拜佛的迷信行为。

再如:“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桃花尽日随流水;江月何年初照人?”“泪挥湘竹斑多少?魂断苍梧梦几何?”“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也都是使用设问格的著名联句。

7.顶针格

顶针是这样一种修辞方法,用前面句子或词语的结尾字词,作为下面句子或词语的开头,顶针连接,用来表达语气的连贯或语义的节奏。顶针现在多被用来做文字游戏使用,实际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用在对联中,称之为顶针格。

比如:

“文章满纸,满纸丹心,丹心遭厄,奇冤绝古今;风雨同舟,同舟聆教,聆教难忘,心花慰英灵。”这是有人为文革中惨遭迫害、含冤而死的著名学者吴晗所作的挽联,上下联中,均是前三句顶针连接,环环相扣,表现了人们对死者的痛惜悲怀,加强了人们对迫害者的愤怒声讨。再如前面道教对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顶针格联句。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都是顶针格对联。

8.双关格

双关是指用词造句时表面上一个意思,而暗中却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的修辞方法。所谓“一语双关”就是这个意思。在对联创作中,用一个词语同时关顺着两种不同事物的制联方法叫做双关格。

比如:

“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为竹器店楹联,联中“虚心”、“劲节”既是对竹子生性的如实描写,同时也暗含着店铺主人虚心学艺、品重气节的道德自许,是一副典型的双关格联语。

再如:“不历几番锻炼;怎成一段锋芒。”这是刀具店楹联。同上联一样,联中的词语“锻炼”、“锋芒”,其原意是关于铁器制作和刀剑淬锋的,但同时这些词更多的时候是用其引伸义,即对人的磨砺和历练、才气和能力等。所以该联就有了一语双关的性质,既可做刀具店的招牌,又有对人教育的功能。

再如:“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清风满地难容我;明月何时再照人。”“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扶桑白头翁有远志;淮山红孩儿不寄生。”“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一些用谐音造成的双关对联,也比比皆是。

比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两舟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等等都是其类。

如果你正准备要结婚,推荐你手机安装【爱喜匠】APP,提供全国300+城市婚礼服务预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26308.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