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有 淘米 故事的对联

zydadmin  69

善对的先生娘子(幽默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龙翔虎跃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从前有个年轻的乡下女子,人长得很漂亮,又读了很多书,能吟诗作对。

后来她嫁个丈夫姓冯,是个教书多年的先生。人们便称她为先生娘子。冯先生秉性憨厚,为人正直,却有点迂腐。他在刁姓蒙馆教书,当地经常有些一知半解却自以为很有才学的读书人或落第秀才,来蒙馆出难题考他,有时就是有意戏弄他,他也不生气。

这天,蒙馆的东家来找冯先生取笑,恰逢先生娘子来探望久未回家的丈夫。东家根本没把这村妇放在眼里,便笑着对先生说:“嘿嘿,冯先生!我出个对子你对,怎么样?”冯先生不晓得怎么对付,就随和地点了点头:“那好啊,你出上对吧。”东家摇头晃脑地说:

金水河,金水流,金水流入金鱼口;

先生听后,皱着眉头苦思良久,对不上来,慌得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东家正要嘲讽,在旁边洗衣服的先生娘子赶紧出来解围,说了声“我来对——”即吟出了下联:

玉簪园,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她话语来得快,字眼又清亮,对得又工整。东家大惊,心想这先生娘子才学匪浅。继而,东家仔细看了看先生娘子,只见她生得眉清目秀,白白净净,品貌很不错啊,加上又有才学,善对子,可谓才貌双全!

这东家本来就心术不正,见先生娘子是个才女佳人,就笑嘻嘻地对她嚷道:“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娘子竟这么善对,今日鄙人领教了,现在我再出一上联,请你对下联。”接着便语带双关道:

香花不白,白花不香,此时看见白牡丹花,又白又香;

先生娘子一听,心里想:“哼,竟然冲着我来了。看来我丈夫在这里不被人尊重,受了不少委屈,这个东家竟敢当着我丈夫的面调戏我!”她冷盯了一眼对道:

臭屁不响,响屁不臭,今日闻听驴子放屁,又响又臭。

东家听了,啼笑皆非,教书先生却在一旁掩口笑之。

先生娘子善对的故事很多。话说又有一天,一个落第秀才外出游玩,见先生娘子在木桥上淘米,便嬉皮笑脸地对她哼了一句合字对联:

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变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先生娘子听了觉得好厌烦,瞪了他一眼,稍加思索,便回敬他道:

有米便为“粮”,无米仍读“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子,子不敬老娘。

这位落第秀才被训斥后,自觉没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新科状元听说先生娘子很会对对子,而且不少读书人都败在她手下,很不服气,决定亲自去会一会她。状元要与先生娘子对对子的消息不胫而走,那天,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一时竟把先生家的小院塞得水泄不通。见场面这样盛大,状元得意洋洋,不禁摇头晃脑吟唱道:

嘴巴吃肉,肉吃肉,活肉吃死肉;

先生娘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筷子夹笋,笋夹笋,老笋夹新笋。

先生娘子对得工整巧妙,简直天衣无缝。状元不由一惊,缓口气后又吟出一上联:

天上下雪不下雨,雪落地上变成雨,雪变成雨多麻烦,何必当初不下雨?

先生娘子冷笑一声,即对出下联:

状元吃饭不吃屎,饭到肚中变成屎,饭变成屎多麻烦,何必当初不吃屎?

“你,你!”状元的脸气成了猪肝色,几个随从见势不妙,赶紧护着他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打道回府。

在中华文明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知名学子。在古代,若有儿郎中举及第,不仅是一个家庭、家族的光荣,更是一个州县乃至一个行省的荣耀。

在南粤大地上,从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这里诞生了九名状元,他们名扬四海,历来为人们称道,被人们传颂。林大钦就是其中的一位,也是潮汕地区千百年来唯一一位文科状元。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林大钦与“状元坊”的故事!

潮汕地区家户喻晓、大名鼎鼎的才子

林大钦高超的文学造诣,在潮汕地区家户喻晓。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利刀破竹,逢节重送重送;钝锯分杉,遇目拖些拖些”“东鸟西飞,遍地凤凰难插足;南龙北跃,满江鱼鳖尽低头”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词联,正是潮汕大名鼎鼎的状元林大钦所著,他是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其著的词联一直为后世沿用流传至今。

孝悌之义传播四海

林大钦高中状元后不久,就因为他的母亲不适应京都水土,为孝顺母亲,他便辞官回故里。

他平生谨守孝悌之义,他人生中有一句名言:“人生不须做官,只须孝亲、悌长、亲贤、爱人”。作为潮汕地区唯一的文科状元,他的孝悌之道广为流传,受到潮人的推崇。

才思敏捷、应对自如

作为科举时代潮汕地区唯一的文科状元,林大钦的故事向来特别受到潮人的推崇,在潮汕民间流传很多他才思敏捷、善于应对的故事。其中,“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副对联以及他与孙员外的一段佳话,在潮汕流传甚广。

话说当年孙员外生日那天,身为乡村私塾先生的林大钦正在淘米下锅,碰巧一乞丐上门,囊中羞涩的他心生一计,信手挥毫,写下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的贺寿对联,递与乞丐并嘀咕一番。乞丐上了孙员外大门,不仅讨得一顿饱餐,还让孙员外对林大钦刮目相看,遂邀其赴宴。席上,孙员外二女婿翁万达出对子让林大钦应对,林大钦从容应答,翁万达听得心服口服,还与官至工部侍郎的大女婿陈一松一起,撮合孙员外,将林大钦这个贫穷的乡村教师招为三女婿。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这副对联是表达祈福的意思,因此千百年来被广为流传,成为辞旧迎新的楹联。

林大钦与“状元坊”

林大钦不仅才思敏捷,应对灵活;而且他才华横溢,文采飞扬!他的文学造诣不仅影响了后世,而且影响了中国对联史的发展,为我国对联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纪念这位崇高品格和才华横溢的状元,皇帝为他建了一座牌坊,叫做“状元坊”。

整座牌坊颇为壮观,造型意为国之栋梁。

林大钦,一生主张多为皇帝接受,才华横溢,为尽孝道,辞官归乡。

这种孝道“百善孝为先”的崇高品格是潮汕的典范,深受后世推崇。

后来,他的人生故事也被拍成了潮语电视剧!他的精神魅力和文学造诣影响了无数人。

作者:钱红莉

在我童年的乡下,过年要从腊月开始,基本上是扫尘浆洗,余下的则是准备吃的了——贫瘠年月,无非是些孩子的零嘴,炒米糖、山芋角子、秕角子、麓谷泡子(吾乡把玉米叫作麓谷泡子)……

童年的腊月,晴天多。大人们拆被洗被,是重头戏。垫的毯子,盖的老布被里、缎子被面,一盆一盆端到河里洗,以棒槌一声叠一声捶打。家家都垫上海牌子的毯子,粉色底上绣牡丹花,或梅花。梅枝上站三两喜鹊,牡丹花边立几只彩凤。每家门口都有大树,主妇们在两棵大树间拴一根尼龙绳,洗干净的毯子、被里,搭在上面晒,寒风冷峭,这些尚且滴着水的棉织品在上面一荡一悠,远看,那几只彩凤、喜鹊几欲展翅高飞。头顶的天空一片钴蓝,蓝得寂寞。地上的孩子们在喜鹊、彩凤间穿梭打闹,一边闻着阳光的味道。这是永恒的记忆。

胶靴、棉鞋、单鞋,棉袄棉裤,夹袄夹裤,都要洗,家里能洗的东西全部搬到小河边。竹壳子的热水瓶,特别招灰,要一点一点耐心刷干净,手冻得痒且疼。清晨,河面全部冰封起来,拿棒槌砸,裂一道口子,继而漏一个冰窟窿。太阳出来,慢慢地,河冰融化一些,人也多了,三言两语的。冰仿佛不好意思了,纷纷化开。洗筷箩,最要小心。筷箩是瓦质的,稍微一碰便会碎掉。釉青色筷箩,雕刻镂空的花,宛如一件艺术品。如今,再也不见那么美好的器物。

洗完家里该洗的一切,接下来,要蒸米了,做炒米糖用。一个木砧子可蒸好几斗米,一斗十升,一升米差不多一斤的重量。木砧子蒸出的米,有扶摇直上的香,热气升腾,一股脑儿倒在簸箕里摊凉,再拿到外面晾晒。乡下冷得很,有时晚上蒸熟的米胚子,翌日便冻住了,需一点一点团在手心搓开,晒上十几天,彻底干透,捧在手心里沙沙响。

黑砂早已备好,倒在大铁锅里烧热,挖一葫芦瓢米胚子入锅,米遇热瞬间膨胀,好大一粒,白生生的,迅速舀出来,放竹筛里过一下,黑砂漏下。小孩坐在灶间添火续柴,烧的是黄豆秆、棉花秆,火力猛。米胚子晒得越干,炒出来的颗粒膨胀得越大,做成的炒米糖口感就更酥脆。将秕角子、麓谷泡子、山芋角子依次炒好,把家里坛坛罐罐全部装满,可一直吃到春三月插秧时节。

我最喜欢山芋角子,做法同样烦琐。妈妈说她小时候吃山芋吃伤了,故临到她当家,从来不种山芋。我是看别人家做山芋角子看会的:把山芋烀熟,去皮,揉透,一坨坨裹在纱布里,拿酒瓶擀至薄层,晒在簸箕里,等半干时,收回来,剪成一个个细长条或三角形,晾晒至焦干,放黑砂同炒。炒好的山芋角子面色彤黄,嚼在嘴里脆而甜香,余味袅袅。得不到的东西,总是珍贵的。爸爸每年回乡,会带些糖果,我拿糖果去与别的孩子交换山芋角子,一把糖果换一把山芋角子。小孩的世界观里,不存在亏不亏,能吃到山芋角子,是最深刻的慰藉。

腊月二十四小年过了以后,就要熬糖稀了。如同做豆腐需要石膏作引子一样,熬糖稀同样需要麦芽作引子。小麦早半月前就开始秧在淘米箩里,每日早晚过一遍温水,已长出半尺长的芽头。拿石棰将麦芽碾成糊状,山芋烀熟,去皮,过滤掉山芋渣,后掺进麦芽一齐揉烂,倒入锅中,加水,猛火烧开,改中火慢慢熬,不要急,等所有水分都蒸发,锅底便结了一层厚糖稀,金灿灿的黄,闪着光,食指勾一点放嘴里,无边无际的甜,是一生中逢着的最大喜悦——童年对于甜的贪恋渴慕,每当遇到糖稀的时候,便满足了。世间,还有什么比糖稀更美味的东西呢?那种甜中夹杂着难言的香味,甜得如此纯粹,宛如外婆的怀抱,随时都是敞开的,让人安稳;又如记忆的燕子在廊檐筑了一个巢,从此生根,不再飞走。糖稀的甜,是永恒不灭的甜。

糖稀熬好以后,可以做炒米糖了。米胚子已炒好,将糖稀按照一定的比例舀到锅里加热,然后倒进去炒米,快速搅匀,快速挖出来摊平,冷却之前切好。讲究点的人家,会在炒米里掺点熟花生米,吃起来更香一点儿。

安庆地区,那时节还流行一道待客的点心——溏心蛋泡炒米。后者的炒米是糯米制成,较之炒米糖的米,更有嚼劲。家里来客,一般都会打三个鸡蛋,放在红糖水里,再抓几把炒米覆盖。溏心蛋不能煮老了,咬一口,露出流质蛋黄,为最佳,再一口吮掉。土鸡蛋无腥臊气,入嘴微甜,是至味,但凡亲口尝过,才能体味一二,是文字无以描摹的。

家里的尘都扫了,吃的也准备得差不多了。该买年画了。客厅正堂墙壁上挂的永远是松鹤延年图,老寿星左手托一只寿桃,右手拄一根拐,身后站着一只千年鹤,老者与鹤皆须发皓首,说不尽的慈祥吉瑞,画纸上撒满金箔……松鹤延年图两边一副对联,历历饱满的字,永不掉色。世间朴素无华的,都是好东西,比如我家一树蜡梅上积淀了一些雪,黄白相间,就是朴素;还比如我家柑橘树上倘若也积淀了一些雪,那么的青白相间,同样无华,值得一再流连。

那些童年的一个个年,同样朴素无华,它在沧桑的记忆里逐年增添着审美高度,朴素,又隆重,一种非如此不可的仪式感,比如贴门对子,连猪圈的门上都要贴……三十晚上,每一间屋里都要点一只灯盏,长夜不灭。这就是仪式感,有人类的虔诚在里面。

过完年三十,一切都是新天新地。年初一有舞狮子的人来村里,也可以去邻村看杂耍……这样忘情地玩,一直玩到正月十五吃完元宵,年,才算过完。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01日 15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26322.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