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由对联引发的命案:如果不知道繁体字简体字的区别,还真看不明白
曲水流觞,吟诗作对,本是文人雅士尽显风流的最佳娱乐方式,但是这种事情在别用心的人看来,却是作奸犯科的手段。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跟对联有关,跟包青天包拯有关,还跟一对新郎新娘和隔壁老王有关。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所以咱们今天讲的故事,虽然跟宋朝名臣包拯有关,但《宋史》中是没有记载的,这只是民间口口相传,又经过文人艺术加工的——所以,本文不是正史。
这是一个包拯断案的故事:新娘出一对联,新郎一夜没想出下联,第二天新娘自杀了。这桩由对联引发的命案,当然是被我们日审阳夜审阴的包青天侦破了,但是如果不知道繁体字简体字的区别,还真看不明白。
话说在北宋仁宗赵祯景佑四年,刚刚为双亲守孝期满,回朝廷报到之后被任命为天长县知县——这里要插一句:包拯考中进士、当大理评事(八品法官)、建昌县知县、和州税监(税务局长)的时候,父母依然健在,所以他不是被嫂子养大的。
刚刚就任天长知县的包拯,就遇到了这桩由对联引发的命案。
话说在天长县里,有一个叫李三水的财主,生了一个儿子叫李地二。这对父子可能前世没做好事,虽然有钱有势,李第二还买了个秀才名头,但是却胸无点墨。
这李地二整天游手好闲出入花街柳巷,却因为有秀才头衔,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娶了当地有名的才女。
洞房花烛夜,自以为成了“秀才娘子”的新娘,也想搞点情趣,就给李地二出了一个上联:“点灯登阁各攻书。”
新娘子说了:“如果对不出下联,就别想进洞房。”
要是让李地二唱小曲儿,那是一点难度都没有,让他吟诗答对,那岂不是让猪上树象飞天?于是抓耳挠腮之后,李地二一气之下叫上几个浪荡子弟同学,去宋朝常见的二十四小时酒馆消遣去了。
一直 逍遥到天光大亮的李地二回到家中,就见新娘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昨天你对出的下联堪称绝妙,一夜劳累,这么早就出去锻炼了?”
李地二一头雾水:“我昨夜根本就没在家,也没对出下联,又哪里会劳累?”
新娘一听,脸都绿了,一言不发转身回房,上吊了。
喜事变成了丧事,娘家人自然不依不饶,于是李地二被关进大牢,李三水急火攻心一命呜呼,李夫人也悬梁自尽,李家这就算完了。
李地二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而且当时的官员都相信“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一顿笋烤肉,李地二屈打成招,就等着秋后颈上餐刀了。
李地二或许是罪不至死,或许是李三水已经受到了惩罚,事情出现了转机:包拯就任天长县知县,翻阅旧案的时候,看出了其中的疑点。
包拯虽然看出了案中疑点,但却不露声色,只是出了一张告示。告示的大致意思是自己即将进京高升,想找一个饱读诗书的文案师爷,招聘的考题只有一道,也就是那位死去新娘出的上联。
天长县秀才好几位,童生多得数不清(只要还没考上秀才,即使七老八十,也还是童生),只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秀才对出了下联:“移椅倚桐同赏月。”
这个秀才是李地二的同学,当晚跟李地二一起喝过酒,而且中途离开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必详细描述了,因为这样的桥段太多了,包拯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当了隔壁老王——但是这厮只是冒名顶替,好像也还真没有死罪。
案子如何侦破,那是包拯包大人的事儿,很多读者这时候可能更关心那副对联,而且似乎咋看都有点不对劲儿:“点灯登阁各攻书,移椅倚桐同赏月。上联并不难对,下联对得好像也不那么贴切。”
这时候我们就要说到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了:点灯的灯字,在过去并不是“火丁”,而是“火登”。知道灯字繁体怎么写,这对联的难度就出来了:登是灯(火登)的一半,阁与各的关系也是一样。
但是笔者看来看去,那隔壁老王的下联,对得好像也不是十分工整,不知道读者诸君是否发现了其中瑕疵?如果您是李地二的同学,这副对联应该咋对才更完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