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3、立夏:夏季的开始。
4、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5、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6、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7、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8、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扠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9、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
10、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体验、感受、表达
11、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
12、评价的内容维度
13、一日活动融入二十四节气
14、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5、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16、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2、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3、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4、传统节日中的节气文化
6、秋分:昼夜平分。
7、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9、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0、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11、小雪:意味开始下雪。
13、评价的主体维度
14、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5、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16、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3、立冬:冬季的开始。
4、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5、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法知识,不知道的人不多。是我国古代人计算时令变化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
8、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9、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