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王守仁的《登大伾山诗》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4、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把野马般的黄河驯服,中原之地才可以种养桑蚕,耕作农田。
5、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杜甫《白沙渡》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天啊,你看来了一位披头盖发的狂老人,一大清早到黄河边干什么?
8、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一首咏史词。这类诗词数量众多,余秋雨先生在《兴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怀古伤今、怀人伤己、阐述哲理。出发点在古代人、事、物,而落脚点在现在,在个人,在哲思。
9、《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苏轼
10、长江巨浪永朝东,
11、夜深人静的时候特别适合思考,此时的江上也平静无波纹,就让我借一叶扁舟,漂泊江海,度过我的后半生吧。
12、风暴狂揎任从容。
13、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勃
15、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秋夜蒋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6、忽然就想到《庄子·知北游》中说:你的身体并非你所有,那是天地赐予你的东西。既然命运不由自己来作主,那么我们何苦还要为了生计而冥思苦想,劳碌奔命呢?
17、当初苏轼因为“乌台诗案”涉及到“不臣之罪”,可能被判处死刑,结果太后和皇帝爱惜人才,在看到他写的绝命诗后,找机会赦免了他,再把他贬到黄州。
18、《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刘禹锡
19、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
20、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
21、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2、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2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4、一壶浊酒喜相逢。
25、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2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7、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28、这老狂人果然溺死,尸体漂荡到海滨,海上有鲸鱼,其白牙大如雪山。
29、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0、大禹忙于治理河流,三次路过家门,小儿哭啼都没有进去
31、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临皋,在黄州城东南开荒种田,又修了一座“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布衣芒鞋,出入阡陌,过起潇洒放浪的生活。
3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
33、而自己则是“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老是想着等年纪大了,头发白了才退隐江湖。在退休之前,先把这朝堂上的歪风邪气给扭转过来。但是自己总是遭到别人的猜忌,不被理解。
3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5、曹操《观沧海》:
36、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37、苏轼这一首《临江仙》,下半阙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儒道合流的归隐思想。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无法在政治上取得进展,就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太辛苦了。
3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9、英国学者理查德著《自私的基因》说,我们每一个人,也不过是身体里那一堆基因的奴隶。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吗?如果不能,那么我们为了生计而冥思苦想,殚精竭虑又是何苦呢?
40、这两句描写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
41、苏轼被现代人称为“全才型的大文豪”,他一生中填词三千四百余首,中年以后的词作,有相当一大部分都饱含哲理。他“走红”不是后代口碑积累的结果,其实是他在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就已经广泛地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42、筑坝三峡惊世界,
43、这首词,就写于他谪居黄州的这一段时间。当时他的词作在社会上非常有名,其“走红”的程度,通过这一首《临江仙》的传播过程,就可以窥见一斑。
44、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4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4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47、呵呵,他想渡黄河呢!哈哈,晕!别人都冷眼旁观,只有他老婆牵扯着他的衫袖,可他不听啊
4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4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0、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1、虽然人们平时总是不断地用文章和诗歌来激励自己奋进,但是许多时候,的确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尤其是当一个人孤独落寞的时候,这种宿命论的思想就会涌上心头。
5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54、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万楚的《骢马》
5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