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有很多朋友们对于无法跟叛逆期儿子沟通这个信息比较感兴趣,那么小编也是收集了一些13岁女儿叛逆期怎么沟通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会喜欢哦。
沟通是双向的,在沟通中,我们需要更好地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亲子沟通也一样。针对题主的问题,我关注到的三个重点是:“叛逆期”、“儿子”、“沟通”。我的建议也会围绕着我关注到的这三个重点展开。
首先,学学脑神经科学下的男孩行为画像及应对策略男孩更容易患分离焦虑症
父母要让男孩感受到充分的爱,建立高质量的安全依恋关系。
13岁左右男孩开始变得混乱无序
培养他们井井有条做事的习惯,比如整理房间、做家务、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14岁左右男孩体内的睾丸激素会使他们焦虑不安,经常和别人发生争论
先让孩子平静,不要大声吼叫或打骂,更不要威胁。
男孩精力过于旺盛,需要发泄出来
带孩子多进行户外 锻炼,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锻炼。
男孩大脑的发育速度比女孩缓慢
因此在早年阶段,男孩无法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所以有专家提出将男孩的入学年龄往后推迟一年,知道他们能灵活地使用剪刀,懂得如何握笔为止。
男孩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较少
特别是语言区和感官区之间,应对的办法是要多给孩子朗读,讲故事,平时多和他们说话,给他们解释事物。
1~8岁这段时间内,这点尤其重要。
这样孩子才懂得正确表达情绪,要不然随着年龄增大,他生气或是有其他情绪影响时,他可能因不懂得如何表达而只会乱发脾气。要教会孩子,只需要用“说”而比不通过发脾气,就可以解决问题。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就没做好这方面的引导,所以我们经历过各种痛苦的“互相伤害”。
做事前没那么谨慎,有时会莽撞,不顾后果
平时多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聊天,谈解决问题的方式,如何做出选择,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是身边发生的案例。
其次,在男孩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要进行角色转变心理学教授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中提到男孩成长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6岁的温柔岁月。
这个年龄段是以母亲为主的。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下安全地成长。
第二阶段:6~13岁,学着成为男人。
这一时期,父亲在男孩生活中的学习意义越来越大,男孩的兴趣和偏爱也越来越像父亲。
男孩可能会有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偷东西”、尿床,在学校攻击其他孩子等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吸引父亲的注意。
《大胆培养优秀男人》一书提到:在这个阶段,如果男孩能和父母保持亲密关系,那么他们就能朝最健康的方向发展。
找一些父子都喜欢的活动一起参加,从小事做起。
不要苛求孩子做到最好,这样会让孩子有压力,但是一定要让他参与家务劳动。此外,也要对孩子提出要求,让他参加一两种运动,让他乐在其中。
同时要注意,运动中避免让孩子过于注重竞争。父亲还应该腾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散步、做游戏,甚至谈心,把你所知道的一切慢慢地传授给他。
我9岁的儿子正处于这个年龄段,我们家爸爸经常利用接送他上学的时间和他聊天,有时候分享看过的书里的某个人生道理,有时候是一起听一首歌(比如最近经常在车里放《万爱千恩》,歌词让孩子很感动,无形中也给他上了一课)。
第三阶段:14岁以后,向男人转变。
男孩从14岁左右开始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此时男孩的身体内部睾丸激素大幅增加,会使得他行事不定,或者“胡乱说话”。按台湾幼教专家周育茹的话来说,就是千万别把这时期孩子说的话当一回事,无论他跟你说什么,都只要用“嗯”“哦”去回应,而别当真。
这时期,需要外界的帮助和支持,如可以,要为孩子找一位引导者(如人生导师般的角色,可以是父母信赖的朋友或师长等),让男孩顺利成长成人。
最后,应用非暴力沟通法表达我们的需要
《PET父母效能训练》中提到一个“我信息”的表达,比如,看到放学回家的孩子没洗手就吃东西,你可以说:“我看到你还没洗手。”而不说“你没洗手。”因为从心理学上,“我”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倾向于陈述一种观察到的客观信息,而“你”会让人产生警惕,大多会与“指责”“批评”等负面信息联系在一起。
再者,从更深的心理层面上分析,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评价、想法,是基于我们的主观想法,而非客观事实,所以经常会有“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别人的想法”这一说。父母之于孩子,也是一样的。
感知他人的需要,不论他人如何表达他们自己
孩子的行为背后必有其动机,要通过观察、询问去了解孩子真实的动机。
检查是否准确听取了需要
还要把你对孩子行为动机的推测或者是你听到的孩子的解释再陈述一遍,和孩子确认
感同身受地倾听他人的需要
当个好听众,好好倾听孩子,沟通应该是平等双向的。
将提出的解决方案或方法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语言
最后可以用这样的句式“你愿意……吗?”来询问确认,将解决方案变成双方认同的行动指南。
最近我看了一则短视频,是一位台湾歌手赖佩霞参加《我是演说家》时讲的,她谈起一个母亲经常骂孩子说:
我都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这种情况在中国式家庭很常见吧,孩子长大后,对着年老的母亲大声嚷着:
“我让你穿多点衣服你为什么不穿多点?我让你才吃药你听见没有?!”孩子把母亲小时对他“爱”的表达都学了,听进去了,回头对母亲表达“爱”也是这样,老母亲开心吗?不,她很难过!
所以,赖佩霞对观众说,以后骂孩子的时候,别再说是因为疼你之类的话了,你大可诚实地说:
我骂你,不是因为我爱你,是因为我情绪管理不好。
这是很触动我的一句话。确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你觉得孩子叛逆,不听管教等等,可否先反思,你对孩子的行为评价是否建立在自己的主观认识之上?如果你改变想法,是不是对孩子的评价又不同?还有,都是孩子一人的错吗?你有没有,哪些地方做得不恰当?
为人父母,我认为,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很重要,也只有这样,我们自己,和孩子,才会更幸福。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