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阖家幸福的拼音怎么写~端午佳节将至,祝福的短信和消息,又即将遍布各个聊,和亲朋好友的消息框中。这些祝福,涵盖了亲友之间的关怀和美好祝愿。字的“合”与“阖”二字的起源都十分悠久,“合”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它在不同年代由不同字体演变而来,书写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端午佳节将至,祝福的短信和消息,又即将遍布各个聊,和亲朋好友的消息框中。这些祝福,涵盖了亲友之间的关怀和美好祝愿。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发“祝福阖家团圆”,“祝愿我们一家人合家欢乐”等等,那么大家又是否真的了解“合家”与“阖家”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用“合”,什么情况下用“阖”?
事实上,这两个字读音相同,意义和却截然不同,如果不分场合随意使用,将两个字弄混淆,则难免会闹出一场笑话来,给节日祝福蒙上一层污点。
“合”与“阖”二字的起源都十分悠久,“合”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它在不同年代由不同字体演变而来,书写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最终,“合”字简化成现在的这个写法,很多学者认为它现在仍然是一个象形字。
它可以被拆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一个盖子,下面则是一个器皿,两者合在一起,就有了这个字。
在战国《说文解字》中,小篆“合”字更像是一只炊米盛饭用的锅碗,上面是个大盖子。
想必古人正是取字于生活,某日生火做饭时,无意中创造了这个字,就像画画一样地把它写了出来。
中华汉字从古至今都博大精深,很多汉字最初的起源都是于生活实践,古人用画一样的手法创造了这些字。
比如“手、足、人”等,这些简单的字,最初的字体都是十分生动形象的,即便不会读音,看一眼这个字,就能够猜到它的含义了,这就是汉字的奥妙之处。
另外,“阖”字也是历史悠久。我们可以看到在说文解字里的篆体字,“阖”的样子就像一扇紧闭的门,从历来演变的汉字中也可以看出这个字始终表示了一扇关闭的门。
而且这个字的偏旁也始终是“门”字。
即便不明白它的读音,也大致能够猜测出它的含义了。
由此可见,“合”字表示两个器皿扣在一起,而“阖”字是从紧闭的大门演化而来,尽管读音一致,但两个字的起源是完全不相同的。
“合”字的本义就是合上盖子,而后来逐渐演变成闭合、聚合等等含义。
除了做动词,“合”字还可以做形容词和名词。
做形容词时,“合”字意为整体、完全,做名词时,它近似于“盒子”的盒。
“阖”字本义为紧闭的门,后来也可以解释为关闭、闭阖。它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与“合”的含义相同,都是整体的意思。
可以说,“合”字包含了“阖”的释义,范围比它要更加广泛一些,在形容词词性上,两个字的含义是一致的,都表示整体。
我们在阅读古代小说时,经常会看到文中出现某人“阖上双眼”这样的描写,那么这个时候用合字来替代它可不可以呢?
其实,阖字更侧重于关闭后不再使用了,而合侧重于短暂的闭合,很快还会再次使用。
如果强调一个人已经咽了气,这个时候还是使用“阖上双眼”更为妥当。
但两者的区别不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用来描写睡觉。在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当中,就多次使用“合眼”这个词。
“合”与“阖”在含义上是同音异义词。
此外,阖字还多用于成语,譬如纵横捭阖,意思就是指战国时代一些政治学家到别国游说的一种行为。
现代人在给周围的亲朋好友传递祝福时,也经常使用“合”或“阖”这两个字。
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祝福对方合家欢乐这样的句子,其实,这两个字的使用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的。
“阖家”一词比较正式,通常见于某些公司内或政治人物之间的祝词,或者在春晚上,节目主持人提到“阖家团圆”,也是这个“阖”。
在这种正式的场合下,我们通常使用“阖家欢乐”来传递祝福。
一方面,这个字笔画更多,能够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它的本义有大门紧闭的含义,这个象征恰好符合我国人对于佳节团圆的向往。
很多人在当天都会坐长途火车赶回家和家人团聚一桌,关起大门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边吃饭边看春晚,这种意象正好能够用“阖家”这个词来传递。
在一些文学作品或诗词名句中,“阖”字也经常被拿来使用。譬如明代的吴鼎芳在《唐嘉会妻》一诗中说:“忽然闻嘑声,阖家尽惊起。”
而“合家团圆”这个词相对来说更加口语化、民俗化,在我们日常用语或朋友之间祝福时,通常可以用这个字来表示。
一方面,“合”字笔画更少,体现了汉字的演进与简化,我们老百姓平常说话时更习惯于用这个字。
很多没有读过书或者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不太认识也不太会写“阖”字,于是就习惯了用“合”字来替代它。
“阖家”与“合家”都是用来表示祝福的词语,如果细细钻研的话,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的语气差异。
上面说道,“阖家”更偏向于书面用语,它的含义也更具敬意,通常,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话,它可以用来祝福对方一家人。
比如,春节期间,发祝福我们尊敬的老师或长
辈时,“阖家欢乐”就比“合家欢乐”更具有一层敬意和礼貌。
给一些长辈写贺卡时,我们也最好使用“阖家”这个敬词,凸显作为晚辈的一种谦卑。
如果是给同辈或者好朋友发送祝福短信时,就用“合家”更好一些。
相比之下,如果贴春联或对自己家人表达祝福时,我们就可以说“祝我们一家人合家欢乐”,更具有生活烟火气,而且通俗易懂。
当然,无论是“阖家欢乐”还是“合家欢乐”,它们的意思都是表达全家人开心快乐,在我国文化渊源中都表达了国人对家人团圆的向往和期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的历史更是历经了六千年岁月的打磨。其博大精深连我们中国的学专业学者都不一定能彻底参透。
汉字的奇妙在于,同一个音可能有多个汉字,同一个汉字可能有多个读音,甚至多一笔少一笔都大相径庭。因此,很多外国友人也称中国汉字为世界最难懂的文字之一。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又是互相赠送祝福语的时候了。对于一些正式场合,中华文字的深奥令我们不得不去咬文嚼字,还是得要多斟酌些字词用法才不会吃亏,才能避免当众闹笑话。
譬如,我们常用的“阖家幸福”和“合家幸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人们不会留意两种用法的区别,但是细究起来,还真的不能出错。
那究竟哪个版本才是正确的?
关于“阖家”和“合家”的使用,从表面上看字义都是和和睦睦一家人,其实它们是有一定讲究的。
“阖”字是古代异体字,从商朝的甲骨文演化而来,含多种词性,其中比较常用的有几以下几种。
作为名词,意为门扇。《说文解字》里道:阖,门扇也。
作为动词,有关闭之意。
作为副词,有为何之意,也有“为什么不”的意思。
作为形容词,义为总或全。此时可通“合”,譬如阖家与合家都有全家的意思。
再看字体结构。
“阖”字为半包围结构,以“门”为部首,半包着去和皿。通俗来说,就是关起门来分发器皿或容器。它注重的是关起门来的屋内。
按照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屋子里面的才是至亲至爱之人。“阖”字的家庭团聚之意更为浓重。
而“合”字为上下结构,亼同“集”,倾向于集合,聚集,不分人群,可以是亲人、朋友或者同事等,不仅仅在于家庭。所以它的使用氛围会较为轻松,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
在古代,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大门一般都是两扇门。《韵会》里有云:“双曰阖,阖门也。”
所以,由古义延伸至今,“阖家”更注重的是全家人都在家里,表示一种对团聚的期待和祝福。
而“合家”虽也有表示全家,但是没有“阖家”那样特别强调全家人都在家里的意思,词性没有那么严肃,语气也没有那么重。
两者相比,“阖家”更适合于官方和正式场合。
不难发现,像春节晚会主持人对全国观众的祝福,合作公司伙伴之间的互相书面寄语,赠给长辈的祝福等场合,都是无一例外用了“阖家”。
虽说“阖家”与“合家”仅有一字之差,但相对应的使用场合还是要区分,以免在正式场合闹出笑话。
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语,用词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若是用词不当不但闹出笑话,暴露自己的无知,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北宋末期,宋金两国战事胶着。关于金人需大宋返还人质的要求,当时的皇帝宋徽宗笔墨一挥,赠给金人的国书里写道:本朝幅员万里,人居散漫,若再行根究,难指有无,况事皆已往,请别计议。
原意是我们大宋幅员辽阔,疆域万里,人口居住的区域较为分散,对于逃跑的金国人是没有办法寻找得到的,以后不要再提了。
“幅员万里”一词,击中了金国人的痛点,认为大宋皇帝是在向他们挑衅,于是恼羞成怒,发动了令本就羸弱的北宋元气大伤的战争。
因此,中国汉字注重书写的严谨与得体。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作为公开的文案不仅要用词准确,也要符合大众的观感审美。
而口语具有暂留性和同步性,重在听感,约束性不强。
正因为“阖”跟“合”是同音字,对于有深厚底蕴的汉字文化来说,我们对书面语和口语的使用更要注重区分。
“阖”字是门加盍,“盍”与“和”读音一样,有聚合之意。而“阖家幸福”若要细致具象化,“阖”在古义中多以门扇使用,整体意思则是把门关上,一家人在屋内和气融融,幸福快乐。
“合”字虽有闭合之意,但在“合家”里为“全”或“总”的意思,并没有体现必须把门关起来。
所以“合家”较“阖家”,以背后寓意的角度来看,其实会少了一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因此,它偏向口语化,用于朋友或平辈亲人之间的互相寒暄较多。
不管是从字体结构还是字义本身,“阖家”带有一种中国人专属的浪漫情怀,比“合家”更适合书面品读。
所以,当需要书面表达祝福时,如短信、邮件、公告等用“阖家幸福”“阖家安康”“阖家欢乐”都是非常恰当的。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因此对敬词和谦词的区分颇为严谨。敬词用于对方,谦词用于自己。
打个比方,称呼自己家里长辈或者平辈会在称呼之前冠之“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而称呼对方的长辈或平辈,则代之以“令”,如令尊、令堂、令爱等。
同样,对于“阖家”和“合家”,也有类似的用法。
在众多的古代文言文中,“阖”字的使用含有敬重之意,是一种敬词,所以“阖家”用于对方。
而“合”字用法较为随意,没有规定的场合,所以自家或者对方都适用。
若要较真,祝福对方用“阖家”还是“合家”合适呢?
假若口头表达祝福,两字同音,无可比性;如果书面表达祝福,建议用“阖”更加表达敬意,对祝福的对象也更为尊重。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阖家”与“合家”并没有天壤之别,互相通用也无伤大雅。
但是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只有我们自己了解并能正确使用本土文字,才能更有底气向全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不至于在众人面前闹出笑话。
有时候适当地咬文嚼字并不是钻牛角尖,而是对博大精深中华汉字的一种该有的尊重。
世界各国评价各国文字,提到汉字,有一个“印象”就是难度高。有人评价就是它是十分深奥,几乎是最难学,中国人想要学习英语算简单。但是西方人想要学习汉语,感觉真的很吃力,就算会说都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如果想要表达一个意思,至少可以用两种词汇来表达,就像“阖家”和“合家”内容有很大不同。大家一定要仔细掌握其中区别,否则就会闹笑话。
事实上每个汉语词汇,内容丰富量很大,有时候放在不同场合,就会随时“调整”。像称呼别人父亲,最新版《天龙八部》中,甘宝宝问段誉父亲段正淳,应该用令尊来称呼?没有想到甘宝宝竟然说家父,外人不懂你究竟是说自己父亲,还是说别人父亲呢?
这个片段在网上爆出之后,很快就引起网友一顿嘲讽,有人称呼台词内容太“迷惑”。到甘宝宝,段正淳都是大家出身,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有人更是明确说出,《天龙八部》编剧究竟是否有能力,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呢?
身为中国人,有时候稍微不注意,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难怪中国人讲话时,必须做到“谨慎言行”,否则稍有不慎就会闹成天大笑话。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就像今天要介绍的“阖家”与“合家”,一定要搞明白,他们究竟什么意思。
“阖家”与“合家”听着读音是一样,但是两者内容,有着很大“区别”。这两个词汇一般都会出现在春节,本身是祝福意思,想大家发送短信时,都会用上一句“阖家快乐”或者“合家快乐”。看似好像都是一个“字面意思”,但是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搞清楚。
“阖”是全、总、整体,因此阖家代表就是全家人,说家庭中的全体人员。至于“合”代表全部意思,算是“阖家”简单称呼。可能字面意思相同,不少人认为都是一样的,因此用的时候就会混淆起来。但是忽略中国五千年文明,昔日有仓颉造字,每个字“内容”都是大不相同,语气内容大不相同。
像某个人过来,如果说“带过来”和“请过来”,明显意思不同。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对于礼这个词汇,那时很讲究,长幼有序、礼貌待人都“刻到”骨子里。就像今天介绍的“阖家”和“合家”,这两个词汇对于前者来讲,应该是更有礼貌,多数出现在正式场合。千万不要忽略一件小事,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吵。
阖家指的是全家人,至于“合家”指的是一家人,区分出不同场合。前者一般不会用在自己身上,“合家”适合自己说,没有那么严肃。一般在春节使用率挺高,像给别人送贺卡、或者去拜年,都会用“阖家快乐”。言语之前都会十分谦虚,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代表你的素质。
春晚节目主持人就很爱说“阖家快乐”,如果用“合家快乐”,明显感觉不适合。这种到了台里,要被罚款,甚至有可能会引起“网上议论”。不过平时和朋友、家人讲话时,可以使用“合家快乐”,还能够拉近关系。毕竟“阖家快乐”给人的印象,就是显得文绉绉,不适合日常生活所使用。
有时候使用这种词汇,一定要看出息在什么场合,否则就会引起不必要麻烦。如果是那种正式场合,一定要用敬语,不要嫌麻烦。否则可能会让别人觉得没礼貌,进而会影响第一次见面的印象。但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场合,说话就比较随意一些就好,否则容易会被别人说显得太过“矫情”。
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过去古代人给我们留下不少经典诗句,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故事”。对于后人来讲,何尝不是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到现在还被后人广为传颂,教育后人。像孔子那本《论语》,到现在都被后人牢记,真应了那句话经典不过时,一直被后人给推崇。
这些事情也在提醒我们,做人要知礼懂礼,日常生活真的很容易获得好感。像娱乐圈中的郭麒麟,就是因为情商高、懂礼貌,一直备受众人喜爱。虽然我们有时能力“欠妥”,事业上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是要成为一个有礼貌、讲规矩的人。细节问题上非常的重要,有时候可以说是细微之处见真章,仔细看出你的人品如何。
多多地理解中国的古书,能够有一个重要特点,增强知识,拓展视野。就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者,智谋不是一般的高。除了先天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将其“活学活用”。有利于扩充了眼界和知识水平,每次遇到困难,都能及时想出太多办法。这点值得后人来学习,引起别人去“效仿”。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指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更希望孩子健康快乐。这当中就强调,要同身边的人处理好关系。这些在细节上看出你的人品,就像“阖家快乐”和“合家快乐”就要慎重使用。每次使用时,都能看出来。性格,学识和涵养,别人就是观你的“一言一行”大体判断你人品。
某种情况下,这些词汇使用起来很有趣,需要考虑出现什么场合。这就要求大家,一定要仔细了解好内容,否则有可能会闹出“不少”笑话。上面说到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这话并非是空穴来风,某种情况下确实说的是事实。
像中国的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古书典籍,到现在还是被很多人牢牢地记住,就是讲述真理。现在一直在强调学习古书,对于人们来讲,何尝不是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银色心弦
阖家幸福的拼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