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收获》杂志65周年庆典暨新书发布在上海舞蹈中心举行,“我们的旅程”系列新书发布会也在各大平台全网直播,在本次活动中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前来观看,在线直播人数超过了100多万人的观看量,这对一个文学庆典而言已经是非常高的流量了。和网红直播带货相比,当然是不能同日而语。
也正是由于他的重要性,活动中吸引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参与其中,有我们熟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莫言,以及他的好友余华,苏童,毕飞宇,金宇澄,孙甘露,马伯庸,葛亮等作家齐聚上海舞蹈中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莫言和余华的文学对谈,两位文学巨匠也是好友在场上的对话引发了现场观众和网友热议与关注。
我们大家也都了解收获文学榜于2016年创立,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与长篇非虚构吧榜,他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方向风向标。这次盛会当中参加的作家人数之多,也是诸多作家参与投稿地最多的,《收获》诞生于1957年大型的文学杂志,如今已经65岁生日了。当然,在这些文学榜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作家。
比如余华占据长篇小说榜,特别是在76届戛纳电影节上亮相的,由朱一龙主演的《河边的错误》就是余华小说改编的,他的作品已经改编成影视作品。比如像《活着》在1994年由张艺谋导演改编自余华的小说,同样在第47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也就说,于华老师的作品可以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质量都不会差。如今,朱一龙携《河边的错误》亮相戛纳电影节,描述了一个侦探故事,讲述了一桩吊诡凶案牵扯出的多名嫌疑人的故事,由魏书钧导演,大家拭目以待,看看在戛纳电影节会获得什么奖项。
当年,余华靠着一部《活着》晋升文坛顶流,狂赚1550万的版税。但近来因为采访时口吐国粹,段子频出走红网络,又被称为“摆烂大师”。如果对于华老师的作品《活着》感兴趣,可以去购买一本品读一下。
¥3【现货包邮】活着 余华 精装版 新版正版 当代文学小说 电影原著小说作品京东月销量100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31购买
在本次庆典活动现场,莫言老师和于华老师的公开对谈,确实是一场别开生面有趣,幽默横生的对话,他们也再次发挥他们文坛喜剧人的优势,把网友和观众逗得哈哈大笑。莫言说:“余华根本就不是我的对手”。搞得大家真是哈哈大笑。两位作家也在对话的过程中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验以及创作灵感,让人们对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莫言老师讲:这次为了给余华以及和他的《文城》颁奖,因为获得了长篇小说榜的榜首。为了给他写一段赞语,写了几天也没有写出来,没办法找了一个博士生,让他用Chat GPT,给我写了一个输入关键词“活着”“拔牙”“文城”完成,瞬间生成了一个莎士比亚风的赞语。听到这里网友们也深深感叹,不愧是莫言老师,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也运用上了人工智能AI创作。
莫言和余华的聊天当中,还透露出一个小消息。莫言说自己的一件摄影作品已被用于余华散文集的封面,开始第一次用摄影赚钱了,自己成为摄影师了,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余华的作品封面用了莫言的一张摄影作品,获得了1000元的稿费。余华问莫言要不要?莫言回答说,当然要了这1000元,我就是摄影家了。主持人问:什么时候能见到您的摄影作品集呢?莫言说:买余华的作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莫言和余华都是我们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吧,他们的作品却是真实的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像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都是他们的代表作。
主持人用莫言的作品《30年前一次长跑比赛》来形容他和余华之间的文学历程,也说明他们目前仍然在比拼中。从而引出了莫言的一句话:“他不是我的对手”。是不是十分的幽默呢?因为他从来没有对我形成威胁,在鲁迅文学院有一段时间,他老在我旁边写东西,摩擦纸张的声音太大了,确实影响到了我的写作。看看人家莫言的幽默和高情商是如何回答的?看看他们之间的对话真的和脱口秀有的一拼。
他们也聊到了网友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呢?说出了写作是一种内心的表达,需要情感投入和深入到生活当中去。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变成自己的。每一次写作都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所有的作品都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磨炼而出的,并非一气呵成的。也就说,所有的文学作品虽然有虚构的部分,但主要还是生活中点滴的积累,经过不断的加工才能成为一部完美的作品。也正如莫言所说:“在作品中和小说中的人物,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是写我又写其他人。这样才会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也就是说文学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