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对联)评课3

zydadmin  20

《对联》评课稿

这堂课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

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整节课

轻松愉快、灵动扎实,精彩纷呈,因为赵老师用他自身的收藏对联的

阅历在给我们上课,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流长,并学习到了对联的读法及写对联的要

领,最重要是我们从赵老师身上感受到他那坚持不懈地学习精神,别看赵老师有近五十岁,可他却能背

出两百多幅对联,学生随便说到一条收集的对联他便知道其中蕴含的故事,在课堂中,教师能将一幅长

99

个字的“龙门对”一字不漏地背出来,更让我惊叹不已!

这节课的教学,有如下特点:

一、激趣导入,善用媒体

由于这堂课面对的是小学生,赵老师通过多媒体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象喜羊羊和灰太狼导入,让孩

子们一开始就有兴趣。因为喜欢,孩子们的思维在跳跃;因为喜欢,孩子们的情感在宣泄!孔子说:

“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对于孩子求知是多么重要。再让学生试读“长长长长长

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对联,配以动画“豆芽生长”的课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来很绕口,

很枯燥的

14

个汉字经过老师的指导,一下子变得有趣极了。赵老师还设计了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

趣,课件介绍关于对联的知识。深入浅出,逐步深入。在激趣与教学的关系上,赵老师的课处理得比较完

二、

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蕴含着博大深厚的学习内容。赵老师带着学生们走进对联,让师生一同走进了生活,走进了语文,亲历了

一次新课程如何给予教师生命,更是给予学生生命的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堂要走入生活的

课堂。赵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因为从学生的课堂汇报所搜集到的对联内容中,我就感受

到孩子们课前所下的功夫是多么精到,

育才小学的孩子们阅读是多么的宽广,

如果没有赵老师精心的准备,

学生怎么会把各自喜欢的对联,邻居以及周边居民的对联(门联)

,还有一些风景名联,趣联等搜集得淋

漓尽致。正如陈博士说的教师阅读的原则“肚皮要宽”扩大视野;

“口味要杂”方式多样。可以看出赵老

师的深厚的学术功底。整堂课,赵老师分:读对联、品对联、赏对联、悟对联、说对联这五个环节进行授

课。如剥笋似的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也迎刃而解。特别是“说对联”这环节,如“老教师写汉字,

___________

”学生说对联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

“新学生读中文”有的说

“新学子看

英文”等等。虽然平仄上、词性上不够符合对联的要求,但都能体现了学生对生活善于观察与思考。最后

赵老师巧妙地引出写好对联的秘密就是要掌握平仄的规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在整个过程中,了解这

些充满情趣的对联是怎样写出来的,进一步激发学生收集、试作对联的兴趣。

。基于这出发点,因此在师

生共同总结出对联的特点与对对子的方法后,陈老师由易到难出示了几副上联,给学生创造了语言实践的

机会,智慧的火花在教室里碰撞,学习进入了高潮。这一过程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较好的体现了大语文

观,让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几副对联,而是让他们在学习中积累,从而为运用服务。整堂课同学们始终兴

致勃勃,生活增添了色彩,身心得到了愉悦,语文学习因此变得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三、温馨评价,激发学生

自我表现欲,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是个人实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积极意念。正因为人类有了自

我表现欲,许多事情才被人们主动的去完成、去实现、去创造、才有了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成年

人相比,

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显得更幼稚、

更盲目、

更冲动和外露小学生有着很强烈的表现欲。

在课堂中,

我没有听到陈老师一丁点的批评,而是时时温馨的激励,如:

"

你的知识真丰富

"

"

你反应真快

"

"

你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59910.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