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文字狱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在古代,并没有我们现代人所拥有的言论自由,通常人们的文章,言论需要有一定的避讳。比如不能出现皇帝的名讳,不可以暗藏反心,种种条例限制都是对皇帝权威的推崇。
比如,在明代,朱元璋就曾因怀疑官员写贺词影射自己当过和尚,于是就下令进行诛杀。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更是大型文字狱,尤其是乾隆一朝,还大肆破坏文书古籍,为中华文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我们今天就以一个与文字狱有关的小故事开头,引出要介绍的人物。
巧改对联
在北宋,有一个县令,老来得子。县令十分开心,打算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准备好好庆祝一下。于是就招来了当地有名望的士人一同庆祝,大家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突然这时候有人提议说:“大人老来得子,何不写一副对联挂在府上,留作纪念?”这县令一听,心想有道理啊。自己年过半载还能喜得一子,确实需要好好的纪念一下。这县令也是颇有文化,取了纸笔,大笔一挥,只见写下一副对联:
“子当成父业,臣必报君恩”
在座的众位士人一看,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直夸县令写的好。也确实,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并且又把自己老来得子的事情与报效国家联系起来,如果让上级知道肯定也会褒奖一番。
正当大家大拍马屁,称赞县令文笔好的时候,路过的一个穷秀才看见了这一副对联,他却哈哈大笑,笑声中满是讥讽。县令听见了,顿觉不快,马上就问这个穷秀才这副对联有什么好笑。
穷秀才回答:“我笑你大祸临头,命不久矣却浑然不知。”
县令顿时发怒:“口出狂言,你这一个落魄的书生懂什么?”
穷秀才回答说:“大人这副对联可谓是颠倒纲常,如果这副对联被别有用心的人看见,大人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县令一听,慌了神,连忙上前请教,说:“先生说说看,到底有什么地方闯了大祸。”
穷秀才说:“大人请看,‘子当成父业,臣必报君恩’这副对联,将儿子放在父亲前面,将臣子置于君王之上。岂不是颠倒人伦,违背纲常?”
县令一看,这才明白过来自己闯了多大祸,连忙叫人将对联取下,打算另写一副对联。
穷秀才却说:“大人莫急,我只需要颠倒一下顺序,不用改一个字,便可以使这一副对联既不失其意,也不忤圣君。”
赵县令连忙找人取来纸笔,让这个秀才赶紧动笔。秀才反而不慌不忙,在纸上写道:“君恩臣必报,父业子当成”。在场的众人看来无不拍手叫好,县令也心悦诚服,将穷秀才奉为上座。
这个秀才就是宋代有名的大臣吕蒙正。
执掌朝纲
吕蒙正年少时家里贫穷,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是身在陋室,衣不蔽体,腹中无物,生活困苦的吕蒙正却从未放弃其求学的志向,还常常省下钱去买书阅读。“少年可贫不可磨其志”,这句话用在吕蒙正身上也是十分恰当的。
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一直用功努力读书的他很快考取了功名,并且是以进士第一名的成绩高中皇榜。宋太宗也亲自召见了吕蒙正,并且委他以要职。
不仅如此,吕蒙正还性格宽厚、心胸宽广。吕蒙正的父亲吕龟图有许多的家眷,然而与吕蒙正的母亲刘氏夫妻感情却并不是很融洽,于是将吕蒙正母子赶出了家门,这也是吕蒙正幼时家贫,无依无靠的原因。然而,吕蒙正做官后,却没有断绝与父亲的往来,而是将父母都接了过来同住。
此外,当他刚刚被任命为副宰相的时候,第一场上朝便听见有人说:“这个人也能当上宰相啊?”吕蒙正及其同僚听到了这句话,同僚感到十分愤怒,便要找出来这个人是谁,然而吕蒙正却说,如果我知道了这个人是谁,以后在处理政事和上朝的时候必然忘不了他,还不如不知道,让这件事就过去罢了。
几度为相
吕蒙正这种待人处事的温和态度助长了其官运。自吕蒙正入朝为官以来,便官运亨通,接连担任要职。宋太宗很是信任他,当时的宰相赵普也很是欣赏他。
吕蒙正的母亲去世,按照制度要回家守丧,对于古代官员的官途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然而等吕蒙正守丧三年归来之后,皇帝仍然任命他为宰相执掌政事,委以重任。而吕蒙也不负众望,恪守职责,刚正不阿。
在吕蒙正当宰相的期间,宋太宗曾经宴请群臣,并且夸耀自己的功绩说:“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连周太宗回都的时候都遭到了劫掠,当时天上有异象,民间有火灾,人们都以为太平的日子早已远去。多亏了朕总览政事,日理万机,才使得国家繁荣。”
本来这句话是宋太宗趁着酒兴,夸耀一下自己的功绩,群臣也知道皇帝的意思,也都齐声附和。然而,这时候吕蒙正却站了起来,说:“皇上之所以觉得国家繁荣,是因为百姓都齐聚在了皇上所在的地方。但是微臣认为城外不出几里,便有饥寒交迫死亡的人。皇上应该要看到远处的事情,这样天下才能幸福啊。”
这句话虽然扫了宋太宗的兴,但是宋太宗也明白吕蒙正此言不虚,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结语:吕蒙正一生刚正不阿,带人宽宏友善。推荐人才也不会在意个人的得失。宋太宗曾经评价说:“吕蒙正气量,我不如也。”而这种在生活中刚直的气质也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