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怎样理解四幅对联的内涵?

zydadmin  27

近日,写了四幅对联(严格讲没有写成对联形式,行间统称“联语”),尺寸为尺八屏对裁仿古描金龙纹宣纸,即116X53厘米。写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即对对联的深刻涵义进行一番解读,于是便有了下文。

——武锋(一峰)

一、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

汉字底蕴深厚,涵义深广,可以下文作一个例证。

解析两个字即成一副对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单纯从字面讲,“若”和“苦”字的差别很小,即“若”字那一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了;“各”字和“名”字的区别,就是那个“捺”笔中途停住了,只有“收得住”才会成为“名”字。

但这幅对联有着极深的涵义,那就是这幅对联的横披:“撇捺人生”!只有撇开杂念、包袱,才能不受苦楚折磨;该舍的就要舍,该收的必须收,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二、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据说人老了,就得过"半称心"的生活!

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哲理。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反而那些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更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因此,这种“半称心”的生活,这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也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食半美味

一大碗菜摆在面前可能会觉得没了胃口,但是精致的一点点菜,却总是格外诱人。

中老年朋友在饮食上也要学会“食半”,这样不仅有利于健康,而且能更好地发现食物的美味之处,更认真去品尝美食在嘴里那一瞬间的色香味。

当然,我们也不要节衣缩食,趁着身体好、身材好、胃口好的时候,吃点好吃的,吃点对健康有益的。

动半健康

人老了仍需要适度运动,散步、跳舞、打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但是,运动也不能过量,不能过满。

保持健康不是花冤枉钱买杂七杂八的保健品、药品吃;而是要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话半动听

说话留有余地,做事掌握分寸,把握一个“度”,不顾此失彼,不剑走偏锋。少说,反而能展现你的大度和宽容,历练和得体。

特别是对于子女的事,我们不仅要少说,还要开导着说。这样,才能让子女对你有好感,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老了以后,我们说话要适度,这样才能避免无谓的不良后果,也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新老人。

心半快乐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世事没有十全十美,坚持完美只会令自己不快乐。有一点点遗憾、有一点点缺陷,也是另一种美,不是吗?

其实,“半称心”才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境界。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对于中老年朋友,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去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此文系转贴,本人有较大改动)

三、展卷知我学识浅,临池晓人造诣深

前不久我在网上发现一幅篆书对联,随即把内容抄录下来,原作落款“龙年除夕任志刚撰并书”,可见这副对联应是任志刚原创。且不说这副对联的写作如何符合联律、如何对仗工稳,仅就其内容来说,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这副对联与上面“半称心”联有共通之处,即语言朴素直白,但却有着深刻的道理:展开书本才知道自己学识的浅薄,临摹碑帖方晓得前贤造诣的深厚。一个“知己”的不足,一个“知彼”的高超,从而发现自己的差距,可谓谦虚之至!

人类知识浩如烟海,自己所学所知,不过沧海之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化学养,只有多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博大精深,要想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只有多临前贤碑帖及多学多看名家的墨迹,在继承中求创新、求发展、求提高,写起字来才能得心应手!

本人曾有一副学书画座右铭:“书临法帖,画师自然”。书法先贤、书法名人比比皆是,是永远学不完的宝库;浩渺的大自然有画不完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此即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四、屋连湖水笔墨润,窗近花荫琴书香

这副对联字面意义浅显易懂,是说你的书房或者居室毗邻湖水笔墨会经常润泽,窗户接近花木琴书会溢满香芬。但“屋连湖水”和“窗近花荫”只是说明有了一个非常优雅的外部环境,至于你的“笔墨”是否“润”,“琴书”是否“香”,则是另一码事!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外因是必要的客观条件,内因才是决定的主观因素。只有坚持不懈地临池、挥毫,才能写出漂亮的字,画出漂亮的画;只有持之以恒的弹奏,焚膏继晷地苦读,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乐章,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如果你主观不努力,即使有再好的条件,一切都是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61549.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