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漫话对联阅读答案

zydadmin  70

相关推荐

漫话对联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漫话对联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漫话对联

①对联,俗称对子、联语,雅称楹联。

②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上承对立、平衡的自然大道,下依汉字的方块字形及其丰富内涵,不断发展,历经各朝各代,至清代达到巅峰。真可谓:地不分东南西亲,从宫殿庙堂到村屋茅舍,处处可见对联;人不分男女老少,从帝王将相到渔樵耕读,人人喜爱对联。对联已成为中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最普及、最受欢迎的文学艺术形式。它的渗透力、实用性以及覆盖面,是现今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③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样式。关于它的起源,有五代说、唐代说、梁代说、晋代说,众说纷坛,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④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A)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⑤为辞旧岁、迎新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它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所谓桃符,就是悬挂门两边的两块木板,上画驱鬼慑怪的“门神”,如最先的“神茶、郁垒”,到后来的“秦叔宝、尉迟恭”。之后,“门神”逐渐被书写的“吉语”所代替。又后来,“吉语”成为对偶的“骈语”。最后发展成了两句对伏的句子,这就是春联。(B)多数人认为,春联最晚始于五代后蜀时期,代表作是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⑥贴春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习俗。每到过年,国内外华人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一副喜庆吉祥的对联。这是一个数亿人的自发行为,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对联之所以千年不衰,之所以深入人心,恐怕与每年一次的贴春联大有关系。

⑦(C)春联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多为5~11言,还常配以4个字的横批;一般用红纸书写,不裱直贴;内容多与迎新辞旧、喜庆吉祥有关。如迎春咏春:“新联一副报春讯;妙对两行传福音”。当春述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抒发理想:“闻鸡起舞;跃马争春”。图吉祈祥:“五彩云开祥气满;三阳运转惠风来”。勉志修身:“无春不岁;有志成才”。行业吉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结合干支:“乙星明亮春情动;酉殿辉煌瑞气生”。结合生肖:“昨夜金鸡辞我去;今朝玉犬叩门来”等。

⑧春联是对联的一个门类,所以也同样必须符合对联的格律。简单地说,春联的格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词语对偶。二是音调对立。三是形对意联,即上下联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主题。

⑨软笔书法,是春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人们历来推崇联墨合壁,要求作春联者,最好自己能把春联书写出来。当然,书写春联自有一定的格式规矩,不能想当然地随心所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自上而下竖写;先写上联(右联),再写下联(左联);春联的横批,从右到左书写。

⑩贴挂对联也有讲究。由于对联一般都是竖写的,所以贴挂对联时,必须上联贴挂在右边,下联贴挂在左边。

13. 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4. 文中第⑥段加点的“之所以”“大”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15. 文中(A)(B)(C)处均运用了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我选择的是 处,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16. 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出下联。(2分)

上联:写对联,抒情怀,传承民族文化;

下联: 。

17.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很少有人自己创作并书写对联了。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13. 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名称、影响、起源、种类、格律、贴挂方法等知识,并详细介绍了春联,表达了加强对联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意愿。

14. 不能去掉。“之所以”连用,构成反复,强调了贴春联对对联的影响,如果去掉,语气平淡,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大”是“非常”的意思,强调关系之大,但并不绝对,体现了说明文用词严谨、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5. (A)处;分类别;作用是将对联的种类说得更加条理清晰。(B)处;举例子;作用是将春联的起始年代及特点说得更加具体,更有说明力。(C)处;列数字;作用是将春联的字数要求说明得更加准确具体。

16. 读好书,做好人,争当三好学生;讲文明,树新风,争创文明城市;读名著,养文气,陶冶美好情操。

17.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 和传承下去。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宣传对联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主席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意义与影响。(3分)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3分)

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3分)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答案:

1.种类(1分) 起源和发展(1分) 写法(1分)

2.①名胜古迹(1分) ②自勉(1分) ③题赠(1分)

3.放在E处。(1分)因为康乾盛世是清代,(1分) E处之后说的是晚清。(1分)

4.承上启下(过渡)作用。(2分)

5.举例子。(1分)具体、直观地说明了对联特殊写法中集句的特点。(1分)

6.赏名画如沐春风。(3分)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那么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悬挂在门上或壁间廊柱上。

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是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人生的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yú)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樱óngtóng,日出是光亮的样子)日,总把旧桃换新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鲜的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美,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话》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的.英姿。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个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子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感。

对联还有一些特殊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局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可这一幅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和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花异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选文有改动)

6.第一段引用几幅名联的作用是什么?(2分)

7.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那些知识?请简要概括出来。(4分)

8.文章主要运用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3分)

9.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划线的一幅对联进行赏析。(3分)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答案:

6.(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

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7.介绍了对联的(1)定义、(2)种类、(3)起源和发展、(4)写法、(5)意义与影响。

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

8.答案示例:

(1)[举例子] 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

[作用]具体说明对联特殊写法中“集句”的特点。

(2)[分类别] 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

[作用]让读者具体清楚地了解对联的常见类型。

评分标准:写出例句1分,分析作用2分。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并说明作用即可。例句写错不得分。例句找出,分析作用欠准确酌情扣分。

9.略

评分标准:对联赏析的角度很多,如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此题答案只要紧扣对联知识,选择一点赏析即可。表述不清,语句欠通顺酌情扣分。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问题。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_________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_________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C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D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E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意义与影响。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____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_____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_____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种类 起源和发展 写法

2.①名胜古迹 ②自勉 ③题赠

3.放在E处。因为康乾盛世是清代,E处之后说的是晚清。

4.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5.举例子。具体、直观地说明了对联特殊写法中“集句”的特点。

6.赏名画如沐春风。

【漫话对联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白鹅》阅读答案11-24

《芒种》阅读答案12-09

陈嘉庚阅读答案08-03

流年阅读答案12-29

《扶贫》阅读答案04-01

乡愁阅读答案11-30

《风筝》阅读的答案06-30

《榕树》阅读答案02-24

《梅花》阅读答案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61988.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