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人信奉鬼神之说,对于身边的诸多怪异之事,但凡不能解释的,都会将其归结在鬼神之说之中。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古人对于鬼神之说又产生了新的理解。
再加之,海外信徒的传扬,百姓对于这些事物更是深信不疑,随后便出现了信奉一词。之后,寺庙的建立让百姓有所寄托,基本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都是去寺庙之中进行参拜。
为的不过就是两个字“心安”,饶是现代,人们也常会去寺庙当中进行参拜。有的是祝愿,也有的是悼念,想来就是一种寄托,总归是安抚自己内心的另一种方式。
当然,寺庙的出现自然会将古时候的文化进行合并,对联便适时地出现在寺庙之中。其中,灵隐寺便有着一副对联,上下各是七个字,可惜的是看明白的人并不多。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一幅对联。
提到灵隐寺,想来大家都会十分的熟悉,影视剧“活佛济公”所在的寺庙,便是文中所提起的灵隐寺。灵隐寺现如今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四周的环境依旧是十分清丽明朗。
灵隐寺其实始建于东晋时期,相传是印度的僧人慧理到了此处,认为飞来峰是“仙灵所隐”的地方,故而才建了这一座的寺庙,随后便直接取名为“灵隐”,大约有1700年了。
之后,灵隐寺便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到了南北朝的时候,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导致这个时期的灵隐寺荒无人烟,曾经一度的萧条。
随后在隋朝的时候,灵隐寺才恢复以往的光辉,之后的几个朝代,灵隐寺便是一直处在光辉与萧条之中来回切换。好在到了现代,人们对于灵隐寺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至今为止,灵隐寺还是一直坐落在那里,往日的萧条倒是没有再现,光辉也不如以往。有意思的是,灵隐寺的根源便是在于它背后的那一座峰,也就是飞来峰,要知道飞来峰是禅宗五山之首。
现如今,灵隐寺是著名的杭州景点之一,也正是因为飞来峰的存在。总之,有了飞来峰才有了灵隐寺的建立,两者之间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灵隐寺的规模一直在扩展,现在灵隐寺的占地面积就约达87000平方米,其中的殿宇也是各有特色,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同时,我国政府也尊重那些信奉佛教的人民,一切都是稳步且有秩序地进行。言归正传,灵隐寺的历史很悠久,其背后的话题也多,这其中还涉及古代的一种文学载体,那就是对联。
对联的发展在我国可谓是文化的瑰宝,古人没有现代人玩的东西多,没有网络同时也没有手机等一系列的电子产品。在古人的心目当中,对联已然成为了他们交友的途径之一。
尤其是在乾隆时期,对联更是被推上了另一种境界,这也是举国(清朝)上下,人们文学情操提高的重要表现。不过,对联最早的呈现形态,就是对仗工整的话术罢了。
毕竟在我国的古诗句当中,很早就出现了比较整齐的对偶语句,《诗经》之中的对偶句更为繁多。
从时间上来看,对联起源于秦朝时期,古代人称之为桃符。随着后人对于对联的要求提升,对联本身便不再只是对仗工整,这样简单的要求了。
其中,不乏还需要包含让人理解的意境,寄托着作者本身的情感。同时,对联随后更是成为了判断才子文学造诣的一种测量方式,只能说古人的诗词歌赋确实是当属第一的。
尤其是上文所说的乾隆时期,古人便开始不限男女的去学习这对联,甚至在后来,还有对联招亲的故事,属实也产生了一段段佳话。可是,才华不分优劣,但在同一个时期当中,自然还是有着高下之分的。
对联也是如此,至于其中所评判的依据,便在大家的心中了,技艺高超的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则会更加的深刻,甚至于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灵隐寺当中的一幅对联,便有着不一样的韵味,甚至于很少能够有人理解其中的真正内涵,只是单单看了一个表面,就算能够理解,但是想要能做到更是难上加难。
对联之中的内容便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单单是看这几个字,倒是不难理解的,让大家一头乌云的其实是最后的三个字,“半称心”。
不乏会有人疑问,这最后的“半称心”到底指代的是何物?其实,这就是这句对联的奥妙所在,“半称心”便是这副对联的点睛之笔、精华所在。
这副对联的意思,倒不是在说世事无常,只是堪堪说中了人世间的万象更替。“万事只求半称心”也不是十分消极怠工,只是符合自己的心意罢了。
简单来说,这副对联的意思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是需要用平常心进行对待,不要有过多的期望,同时也不要满心满眼的懈怠,一切都是尽自己的所能做到最好。
至于最后的结果,只要能够达到自己一半的期待那就足够了,其实就是“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意思。可话又说回来,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都不能够事事顺心,更何况是身处于封建时代之下的古人。
那个时代的百姓唯有“冒尖”,才能够保障自己的平安富贵,唯有出类拔萃,才可以实现自己的鸿鹄志愿。加之,人类的欲望只会随着自己本事的叠加从而更加强烈。
能够做到随遇而安,心安理得的人能有多少,这一切只不过都是奢望罢了,只是一种寄托罢了。正因如此,有的人就算明白这副对联其中的奥妙,但却都会假装不明白。
毕竟做比想更难,若真有无欲无求的人,想来他的一生到底也是寡淡无味的。不过,知足常乐的心态倒是值得大家的学习,心态的平稳和会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
得失都在一瞬之间,人们都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一切都是存在相互影响的关联的,遵循本心、最后知足常乐,便也足矣。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