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这些句子,你们一定会爱不释手,不信就认真往下看。全都是小编花尽心思整理出来的描写国泰民安情景的句子(经典),记得收藏保存多看几遍哦!
1、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随着悲壮的歌曲响起,老师动情言说)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
4、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5、学生写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双姿。
6、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美,尝试写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7、五谷飘香:五谷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秋天粮食成熟了,飘着香味。
8、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在:马上。望:预料、希望。
9、瓜果飘香:瓜果成熟时的芳香,一般用来描写秋天。
10、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11、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1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
13、教师引导:同学们,每逢过年的时候,特别是在农村,很多家庭都在自己家门上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晚辈也会送上一两句对联表示祝贺,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些句子常常是两两相对,上句和下句的字数相同,读起来很上口,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句子叫对联。 (爱造句网
14、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写好的笔画并范写难写的字。
15、课后再去多搜集一些对联,自己试着写副对联。
16、为自己读过文学作品写一副对联。
17、硕果累累:累累:连续成串。秋天果实成熟了,一串一串的。
18、仓箱可期:仓箱:盛粮食的工具。粮仓有望装满。比喻丰收大有希望。
19、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20、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21、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22、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内互相交流。
24、除了记住课后第二题的词语,你还记住了哪些词语?
25、如何贴对联?
26、麦穗两歧: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27、穰穰满家: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28、诗歌特色的把握。诗歌意义的理解与重点词句意蕴的开掘和谐统一。
29、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0、过渡: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31、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实现古诗感悟模式的突破。
3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3、体会对联的意思。
34、平仄协调:上联末尾的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仄起平落。
35、一丛金黄:描写秋天果稻谷成熟了。
36、秋雨绵绵:指金秋时节的雨,预示着丰收与喜悦。
37、课程资源的整合。把同一个时代的,情感有密切联系的两首诗同时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处理,并补充另外的诗词。这在古诗教学中,有别于主题拓展式的处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38、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39、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0、主题凝聚、资源整合,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41、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娃娃,并借助拼音读一读。
42、作业展示,集体评议。
4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4、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45、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46、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
47、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48、指名说说诗的大意,疏通诗义后追问:
49、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50、(教师板书课题:对联),齐读课题。
51、学生完成课后的“描描写写”。
52、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以及对联的发展历史。
53、果实累累:果实累累,此处读léi。累累:连续成串。
54、黄澄澄:具有金子般颜色的。如:黄澄澄的麦穗。
55、硕果累累: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也比喻取得的优异成绩相当多。
56、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57、过渡:一边是南宋的权贵,一边是北宋的遗民。当他们如此鲜明地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有何种感受呢?我们该做何种感想呢?
58、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当权贵寻欢和遗民泪尽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受?做何感想?(自由畅谈。)
59、教师课件上展示贴着对联的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在哪里见过?指生回答。
60、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讨论怎样写好这些字。(出示生字卡片)
61、你还知道哪些对联?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62、为班级的学习园地创作一副对联。
63、稻谷飘香:秋天稻谷成熟了,飘着阵阵香味。
64、时和年丰: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65、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66、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67、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
68、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69、记忆生字。
70、读读课后第二题的词语。自由说说其中的含义。
71、传统对联写作所使用的方法
72、五谷丰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同“五谷丰登”。
73、金色的麦田:秋天麦子成熟了,看上去一片金黄色。所以称为金色的麦田。
74、教学流程的设计。整体的大气和局部的精致的巧妙结合。
75、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6、年过去了——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7、比照参读、因果索解,实现古诗解读模式的突破。
78、再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79、朗读课文。抽读、两人或两组对读。
80、对仗工整:
81、丰收季节:秋天粮食等都成熟了,因此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82、盈车嘉穗:盈:满。稻重长得茁壮,一棵就能装满一车。形容粮食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