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人员如何做好自己及同住人员的防护?
居家隔离人员在居家隔离期间,要做好自我防护,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后,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同住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与隔离对象保持一定距离;不随意走动,不与隔离对象接触。若被隔离者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报告社区工作人员送其到医院就诊。
一、居家隔离人员必须做好自我防护,同住人员要保持相对独立居住。
居家隔离人员必须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包括:1.居家隔离人员要有固定的活动区域;2.在没有得到医疗机构专业人士允许前,居家隔离人员不得离开房间。
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不到公共场所活动,不要触摸眼、口、鼻等部位;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人多的地方活动。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餐具等,保持家居环境卫生。
二、居家隔离人员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通风时注意保暖。
居家隔离人员的卧室要相对独立,有条件的可以单独使用卫生间,但不应使用隔离对象房间的厕所。
居家隔离人员可采取分餐进食或其他适当措施,避免污染其他家庭成员的餐具和食物。
同组人员可与居家隔离人员保持1米以上距离,不得直接接触物品。
若与居家隔离人员有共同居住空间(如卧室、客厅、卫生间等),居家隔离人员应佩戴口罩及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
三、隔离期间,必须做好体温测量工作,若出现可疑症状必须立即报告社区工作人员和卫生健康部门。
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应了解被隔离者健康状况,并做好健康宣教。
同住人员应避免与其他同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尽量不交谈,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如有需要)。
居家隔离期间,应尽量减少同住人员之间的接触;同住人员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至少1米以上),避免近距离交谈,并随时保持手卫生。
若被隔离对象出现可疑症状且不能确定是否为传染病时,社区工作人员应立即联系其就医。
被隔离对象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而感染的风险较高时,应立即报告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卫生健康部门。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主动与隔离人员沟通,做好心理疏导。
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对象密切接触。
隔离期间,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居家隔离期间,如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建议居家隔离人员多和家人沟通,尽量分散注意力;如果无法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尝试使用电话或网络的方式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