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译文及注释(核舟记节奏划分及注释)2

zydadmin  108

核舟记译文及注释

《核舟记》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典籍,内容描述了商朝末年发生的一场洪灾。下面是本人对这部典籍的译文以及节奏的划分和注释。

第一篇:题记

神号大明,地载九州。治在岐周,圣在王侯。旧有五格,采以象纽。命于典策,书于六官。以昭黄德,以辟黄祸。车同轨矩,书同文翰。欲知之义,详见序卷。

神号大明: 神明庇佑下的大明时代。地载九州:指地球上的九个大洲。治在岐周,圣在王侯:岐山是伏羲和女娲的居住之地,周武王在这里建立了王朝。旧有五格,采以象纽:五行中的五个阴阳属性被比喻成五个绳结,象征五行的调和。命于典策,书于六官:吏部和礼部分别掌管着命令和文字的书写。以昭黄德,以辟黄祸:昭示黄道之德,辟除灾祸。车同轨矩,书同文翰:车道和文笔都须遵循规矩,字句要雅致。详见序卷:具体解释见前言。

第二篇:洪水之始

夏禹之世,河滨有清池。清池貌甚幽秀,水源泠泠,自众流集融涵为一般。秋冬之际,旱涝不调,天之所降,起五日三望。结为冰坚,钩披夹滩。岁久天成,宇土失宜,透不可止,自是洪水所由始。

夏禹之世:夏朝禹为治水之王,以“凿山引水”闻名。河滨有清池:指洛河上游的清波池地区。清池貌甚幽秀:形容清波池美丽。自众流集融涵为一般:清波池的水源来自多个水流。秋冬之际,旱涝不调:秋冬季节降水偏少,水土不调,导致灾害。五日三望:指冬至和立春之后的五个日子。结为冰坚,钩披夹滩:河水结成冰,冰体因搁浅而损坏,形成夹滩。岁久天成,宇土失宜: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使得天地失去了平衡。透不可止,自是洪水所由始:无法加以阻止,从此洪涝之灾如期而至。

第三篇:大禹治水

湛然洪水,淹没九州,禹桥桥夷水溢过。河伯奏大帝,遣恢山披令士赞禹。禹乃祈于高冈,五日而洪止,水澄而涝清。

湛然洪水:洪水汹涌。淹没九州:九州泛指全国,洪水泛滥影响全境。禹桥桥夷水溢过:禹为治水名人,曾在夷水上建造了一座禹桥。河伯奏大帝:河伯向上天请示。遣恢山披令士赞禹:恢山、披令和士赞是禹治水的三位重要助手。祈于高冈:禹登高望远,祈求天帮助。五日而洪止:禹治水的时间约为九年,从冬至算起,第五日洪水停止。水澄而涝清:洪水消退,水清土肥,灾后重建。

第四篇:一统河山

禹或问恢山曰:“请问河伯之罪在谁?何以致此?”恢山曰:“自神农、嫘祖,陶唐、夏禹,非一人之力也。有功者受禄,无功者逐退。”禹乃到上天告慈母谏不祥,封河为德水,与山为同类。命诸侯致贡,“以一交九州,称禹之功。”

禹或问恢山曰:禹询问恢山。请问河伯之罪在谁?恢山曰:恢山回答。自神农、嫘祖,陶唐、夏禹,非一人之力也:治水历程从神农到夏禹,是多位能人的共同努力。有功者受禄,无功者逐退:功勋者得到奖赏,无功勋者被辞退。禹乃到上天告慈母谏不祥,封河为德水,与山为同类:禹认为河的水势能给民众带来丰收,于是将河封为德水,与山水同等重要。命诸侯致贡,以一交九州,称禹之功:各个地方向禹致贡,以此来纪念禹治水的功绩。

最后的总结

《核舟记》是一本关于洪水及其治理的古籍,其内容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政治状况,也提供了一些关于水利工程和水文学的重要信息。本文对《核舟记》的译文和节奏划分进行了注释和分析,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个古老的文献。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lzdww.com/read-94214.html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