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交往对象的认知、印象、态度和情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日常交往。
然而,你是否有没有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导致交往的结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
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男生,会因为打扮穿搭而导致失败;某些负面评价,在第一句说和第二句说,往往有不一样的效果。
来点轻松有趣的知识点吧——简单介绍几个跟社交相关的心理学效应。本文总共4300字,来学习几个“用得上”的知识点。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每个知识点用【名词解释】、【举例】、【如何运用】做阐述。
①什么是“吊桥效应”?
吊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
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另一个人,那么他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影视剧中常出现的“英雄救美”桥段,男女主在片刻间互相动心——
男女主共同经历一段危险刺激的事件:或公路上飙车,或丛林中狂奔,或偷偷的做一件坏事,然后手拉手逃跑……刺激的事情做完之后,相视一笑,醉入爱河……;
现实中也有类似的案例,恋爱综艺还老是用这个效应说事儿——
东方卫视《妈妈咪呀》第三季中,美女沙鸥也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汶川地震的时候,她在家中吃饭,突然,地震来了,危在旦夕,突然有一双大手把沙鸥托住,抱着往楼下跑。
处于那样的环境下,沙鸥觉得那个人就是大帅哥,马上就心动了,还在想:这是不是上天派给她真命天子呢?
救他的帅哥叫巴帅,手很小,人也那么帅,后来成了她的老公。
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是心动带来了心跳,其实有时,是心跳导致了心动。
那吊桥效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吊桥效应可以用在快速增进两个人的感情,既适合谈恋爱的少男少女,感情归于平淡的中年夫妻。
在恋爱期,可以设计一些刺激好玩的环节,比如一起看恐怖电影,一起看演唱会,甚至一起野外冒险。
或者和对方去做很多很多值得回忆和让对方特别开心的事情:
走一走万里长城,看一看泰山巍峨;
访一访千年古刹,探一探幽深峡谷;
又或者在对方生日的时候,对着漫天星斗许下生日祝福;
又或者在对方失意的时候,陪着啤酒烧烤给予坚定支持;
凡是在对方非常重要,值得纪念的人生时刻,都有你的出现,哪怕穷困潦倒、面容苍老。
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称之为三明治效应。
第一层总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
中间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
第三层总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使之后味无穷。
这种批评法,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还会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看看两段对话:
你:你今天化的妆太浓了,有点吓人。
女朋友:(40米大刀已祭出)
换一种说法。
你:你今天和以前不一样了,更性感了。
女朋友:(皱眉,大招酝酿中....)
你:我觉得淡妆或素颜更好看,别的女生没法跟你比。
女朋友:(阴雨转晴)
这就是三明治效应,把批评的话放在中间,不容易激逆反心理,更能让人接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评价,在人际关系交往之中,一些积极正面的人,更受到大家的欢迎。
积极的人与消极的人在人群中占据的比例大于5:1,这段亲密关系才会更加长久。
说了一句伤人的话,往往需要5句正面积极的话来支持他,才能够弥补这段关系不受到损伤。
我们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考虑,直接了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会不会伤害这段关系。
其次,我们一定得学会运用三明治效应,给别人提出自己的批评和建议。
三明治法的“二加一”方式很好地给被批评者留有面子——自己身上某一部分的价值被看见了,因而对方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意见,我们会觉得是善意的,也就更能接受。
列宁曾说过:
“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批评不可怕,诚恳的批评,带着暖暖的善意。但是批评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批评在于改善行为。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
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难看到,很多人之所以给了别人得寸进尺的机会,正是因为对方恰恰好利用了这样一个登门槛效应。
我们现实当中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方说朋友在向你借一百块的时候,你可能第一反应不会马上借给他,但如果他一开始只跟你借五块,我们都会觉得,这只是个小钱,就借给了别人了。
之后他又问你借了十块,我们就会觉得,之前五块钱都借了,也不差这十块了,随之也借给了对方。
之后对方可能还会不断的在你面前“得寸进尺”,于是这笔钱从一开始只借五块,慢慢借到了一百块。
(1)通过语言的艺术去请求他人帮助
当我们需要他人帮忙时,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请求,让对方觉得只是举手之劳。
在接受了我们的要求,对我们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就变得更加困难了。然后我们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方一般也不会拒绝。
下次找别人帮大忙的时候,懂得怎么做了吧?
(2) 拆分目标
登门槛效应,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我们可以成为猎人,把这一个“圈套”,用来捕捉我们想要的“猎物”。
正如电影中的运动员一样,可以一步一步地去拆解自己的大目标,把一个10km的马拉松,拆成10个1km的长跑,不断地完成每一个小目标,最后走到成功的制高点。
例如,想要数学考试从不及格变成90分。
一般不可能从60分考到90分,谁也没办法瞬间把分数提高到这样的水平。
但是我们先努力地考到65分,再把目标定到70分、80分、90分,这样实现就比较容易。
拆屋效应其实是鲁迅先生提出来的。
他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在首先提出很大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在面临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同时有两种心理机制启动:
第一种是,设法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事情的发生;
第二种是,开始调整内在的心理矛盾,准备接纳要会发生的事实。
如果在调整进入平衡状态时,出现的一个新的选择与内心平衡状态相近时,就很容易被内心接纳。
拆屋效应是在日常生活的谈判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最常见的就是砍价了。
卖家先说一个价格,这个价格一般会高于最终的售卖价格,甚至是成本价的好几倍,说出来就是让你砍的。
而买家一开始可以提一个低于你预期的价格,然后双方再一点点谈判,一个往下降,一个往上涨,这已经是大家默认的一个规则,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不代表你不想卖我不想买,只是一种谈判的策略罢了。
这种效应在生活中也适用。
譬如妻子想让丈夫帮你打扫卫生,你可以先提出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要求夫妻一对一天轮流打扫,或者一对一个星期打扫,这时候,对于大部分人男人都会拒接。
但随后,妻子又提出,今天先帮着老婆一起干,明天看表现,他们就会接受后面这个较低的要求,至少会来给你搭把手。
(1)谈判:
拆屋效应是在谈判中常用的和有效的技巧,在谈判一开始就抛出一个看似无理而令对方难以接受的条件,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继续谈判,而只代表着一种谈判的策略。
这是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它能让你在谈判一开始就占据着比较主动的地位,但记住这只是“拆屋”,如果想让谈判真正有所进展,不要忘记“开天窗”,给别人讨价还价的空间。
所以,如果你的一个要求别人很难接受时,在此前你不妨试试提出个他更不可能接受的要求,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2)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这样对方会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不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和谐关系。
05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第一印象效应。
指的是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
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比如:我们去找工作,参加面试单位的面试,面试的目的是要看看应聘者的形象、谈吐、专业知识,而往往应聘者给面试单位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如果应聘者是一个严谨的人,给面试单位留下的第一印象,会让面试单位想到这个人以后的工作也是严谨的。
应聘者对面试单位的专业问题对答如流,应聘单位就会认为他的专业性很强,第一印象给面试单位评判用人结果时会有相应的倾向性。
相亲也是同样的道理,男女双方见面第一印象很重要。
如果对方是一个帅小伙,说话温和。女方就会认为他是一个很干净、心地善良的人。
古语有云:“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等都是不乏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的经典案例。
所以,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初次交往时,要注意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
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当然,这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需要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近因效应(这个我们后续可以继续聊)。
本文所提到的5个心理学效应,都是日常中用到频次相对较高,大家可以批判性吸收,运用到日常的社交沟通中。
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跟我一起学习这5个心理学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