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消息,近日,淘票票发布刘德华、梁朝伟年度专访,其中在提问梁朝伟时,有一则问题问道:刘嘉玲老师之前曾在采访中说,您看一次电影要买6张票,这是真的吗?
梁朝伟回应称,没有那么夸张,他就买三张而已,这样买是为了希望旁边没有人。
如果不是梁朝伟,大家可能会觉得这种行为就是“有钱任性”,但偏偏影帝就是那个娱乐圈最知名的“i人”(指性格比较内敛、内向的人)。
作为顶级大明星,梁朝伟的“社恐”成为公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港媒曾经爆料:“梁朝伟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到机场看航班,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有一次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喂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作没事发生。”
去年12月,在电影《金手指》首映现场,梁朝伟也是首次对“喂鸽子”一事进行回应:“曾经有过。”
刘嘉玲还在某综艺节目中爆料,梁朝伟曾经专程去纽约看雪景,“他就是追求那种荒芜(的感觉)”。
梁朝伟也曾表示,自己平时的确很怕人多的地方,工作的时候还好,因为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话题,但是在私生活里,如果没有共同话题,跟陌生人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开始跟人沟通,所以生活里比较喜欢独处。
在明星中,他的“社恐”也不是独一份,知名男星周渝民受访自曝患有“人群恐惧症”,防备心很重,会避免和人群接触。
此前,陈奕迅在新歌MV《社交恐惧癌》出演社恐人士,梁朝伟加盟,也引爆相关话题,许多网友表示感同身受。
社交恐惧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障碍呢?
在大众的语境中,“社恐”这个词更像是一种表达身份认同的标签,而真正的“社交恐惧症”(也可以叫“社交焦虑障碍”)是达到疾病程度的“焦虑障碍”。专家表示,“社恐”是一种无法随着时间自动缓解的焦虑障碍。这种情况往往是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遗留下来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青年中,64.2%的人感觉自己存在心理或行为上的“社交卡顿”,仅有三成青年认为自己没有社交困难。越来越多的人给自己或者别人贴上“社恐”的标签,这一现象固然说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在意和体会自身的感受,但也在将这一概念泛化,使其被简单归因于性格内向。他们与真正的社恐症患者仍有本质区别。
社交恐惧要视情况来看,有些人害怕社交可能只是发展性、适应性的问题,还不到确认疾病的阶段;但有些人,如果面对人群会出现出汗、无法呼吸、发抖等躯体性症状,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就可以考虑寻求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咨询了。
“很多时候,人们口中的‘社恐’指的不一定是真正的疾病,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在特定的场景下会感到紧张,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表现是很常见的,并不属于病理性的“社交恐惧症”。
想要克服“社恐”,还应在现实中与他人多沟通、多互动。“社恐”人士可以多约朋友去看电影、参加郊游踏青,或者只是与人聚在一起闲聊,尝试享受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社交带来的愉悦感。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勇敢跨出第一步,是摆脱“社恐”的关键。